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南北方言谁正宗

南北方言谁正宗

2021-03-22 23:46:03

Q: 南方是“鸟语”吗?
A: 古代南方是。当时南方不说汉语,对于中原汉人来说听不懂的都像鸟叫。后来汉人南下,南方也改说汉语,鸟语时代从此终结。但是北方人仍然把南方话称作鸟语,这是因为南方先前说的是非汉语(侗台语和苗瑶语),从非汉语改说汉语会带上原来的腔调。比方初听壮语或越南语会觉得像广东话。对北方人来说南方话跟外语也没多大差别,所以延续了先前“鸟语”的叫法。但这终究不是一个严肃的称谓,既然南北都是汉语,就没理由因为听不懂而取消对方的汉语资格。

Q: 北方是“胡语”吗?
A: 北方一直以来都说汉语。历代只有少数民族被汉族同化从此改说汉语,没有汉族放弃汉语改说胡语并留存至今的。汉语中有少数民族语言的借词,比如哥哥的哥来自隋唐之际的语(阿哥agha),又比如站来自元代蒙古语的jham(之前用驿),以及源自满语的萨其马sacima。另外一些语法表达可能有阿尔泰语的影响,比如人称代词包含式(咱们)和排除式(我们)的差别。(咱za是“自家”合音,不是外来语)。另外也没有证据表明北方话的音系包含异族语言(比如阿尔泰语)的成分。

Q: 儿化和入声丢失算外族语影响吗?
A: 儿化在不少南方方言中都存在。比如吴语里的宁波话(表现为n)和杭州话(表现为el)。具体说er这个音,其实出现得很晚,大约是在明代。元代的“儿”发一个现在普通话“日”的音,元代的“日”发京剧里 r-i 的音。到了明代,口语中的“日”演变成今天的发音,因而挤占了“儿”的位置,于是“儿”进一步演变为现在的er。那么“儿”开头发“日”不是外族影响么?不是。因为唐代北方话的“儿”已经是一个京剧 r-i 的音了,只需脱落元音就是元代的儿了。元音脱落是很常见的变化,比如苏州上海的“鱼”今天只剩一个自成音节的鼻音声母。入声丢失是汉语演变的一个过程,是从局部地区的部分字开始逐渐扩散到整个方言区,其源头在唐代就已初露端倪,宋代文献更是屡见不鲜,其完成以元代《中原音韵》的问世为标志。入声的本质是塞尾,而上古到中古早期的去入谐音材料也显示,上古时期部分入声音节到了中古因为塞尾丢失而混入了去声。塞尾丢失是一种自然演变。

Q: 为什么北方入声丢失而南方保存了呢?
A: 上一条说入声的本质是塞尾(塞音韵尾),阿尔泰语就有着丰富的塞尾,也就是类入声音节。历史上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时,如果他们接触到的汉语有入声则他们也学得出入声(如北朝隋唐),如果接触到的方言入声已经消失则他们也学不出入声(如清代)。南方汉语由于本身侗台苗瑶就有类入声音节,又加上地理环境原因与外界接触较少,因而能大体维持原先的格局。但能维持唐代格局不变的只有粤语一家。总的来看,南方入声也呈现合并消失的趋势。塞尾消失和外族影响没有必然联系,法语就部分经历了由闭音节到开音节的转变,某些原本是闭音节的单词其塞尾只能在拼写中观察到遗迹。美国南部方言和黑人英语也有类似情况。

Q: 尖团是清代合流的吧。
A: 是又不是。明末山西话就有尖团合流现象,而山东地区甚至可以出现去(k')发作趣(ts')。吃原作喫,是个溪母(k')字,但是在《老乞大》就被记作彻穿母(ch')。这些都是尖团合并的前兆,可见尖团合流并不始于清代。民国初年制定的老国音中仍然保持尖团分列,直到20年代问世的新国音里才最终承认了尖团合流。可见标准音里尖团合流非常晚。那么清代的角色是什么,清代完成的是在强势音(北京音)里尖团音的系统性合并,为民国时代国语的尖团合流确定了前提。不过尖团合流仍然是汉语自身现象,在和满语没有接触的吴方言里,离官话区较远的宁波话尖团合流先于离官话区较近的上海话苏州话。

Q: 卷舌的发音方法是外族带来的么?
A: 否。虽然南方话大都不分平翘音,但是时间倒退150年广州话苏州话等代表性方言点都有区分平翘舌音。虽然发音方式(有的用舌叶)和辖字与北京话容有不同。所有这些方言的翘舌音都来自汉语自身,直接源头是中古的知照系声母。至于发音方式是否卷舌,上古汉语存在二等 r 介音,当它和t系声母缩合成tr之后就形成一个卷舌的音色,这就是中古知系字的由来。

Q: 可为什么古诗用南方话念更押韵呢?
A: 南方话并不都更押韵,只是粤语体现的比较明显一些。南北方言念古诗的押韵情况互有参差。因为你注意到了那些用普通话押不了而方言能押的诗,却没有注意到同样存在方言不能押而普通话能押的反例。如果去念那些押an、ang的诗,用南方话反不如普通话的情况就有不少。至于粤方言的情况是这样的,粤语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中古汉语的韵尾格局,而古代韵文(诗词之类)的押韵又是靠韵尾来体现的,所以被粤语占得了优势。但要注意只能是用中古音系押韵的作品,如果是上古音呢,则粤语也并不尽押。另外一种情况是,即使押了也并不是当时的原貌,比如鹅、歌、波虽然多数方言都押韵,但唐代押的是a,今天大家或用o或用u或用eu,极少有用a的了。

Q: 哪种方言最接近古音?
A: 只能这么说:湘方言和吴方言保持了古代声母清浊对立的格局,官话在保存介音和韵腹方面做得稍好,粤语在韵尾方面做得最好,闽语保存了一部分上古汉语的特征,但那是从六朝江东吴语那里继承来的,还不是当时的标准语。声调格局上的确是南方比北方古老。但具体音高呢,谁也不知道。

Q: 喂喂!客家话呢!
A: 客家话是古代赣南方言基础上覆盖北方移民语音的产物。它的性质一直是一种方言。在保留古代音类的完整性上并不见得比其他南方方言更有优势。但不失为一种很有特色的汉语方言。

Q: 据说南京话是古代的标准音?
A: 北京音和南京音都是官话正音的地方变体(regional variety),并不是标准音本身。他们的性质是正音(标准音)在南北的两个代表点,是当时的强势音。标准音越往后越受到强势音的牵制,比如现在的北京音。但在古代是不存在这种情况的。传统上标准音一直是“中州音”,又称为“汴洛音”,也就是洛阳一带的语音。这里要强调,是洛阳一带的读书音而非口语音。虽然口语音会随着时间逐渐替换先前的读书音取得标准音地位,但截取一个断面来看,任何时代的标准音都还是当时的读书音。在北京音取得标准音地位之前,中州音一直是名义上的标准音。由于过于脱离口语音系,所以这种标准音变为一种缺乏现实中的对应体而只存在于观念中的音系。唯一贯彻这个音系的是戏曲舞台上的“韵白”,以昆曲为代表。民国初年曾经想确立这套音系为标准音,结果由于不敷使用最终为北京音所取代。

Q: 为什么北京音会确立为汉语标准音?
A: 最初民国政府想确立老国音(中州音系),但是新文化运动之后汉语书面语从文言改成了白话,而这种新的书面语的基础方言是北京音为代表的口语北方话,传统的中州音系显然无法适用于这种文本。于是北京音脱颖而出顺利取得标准音地位。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