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机型选购 >漫谈粤语和本土化

漫谈粤语和本土化

2021-05-21 21:39:41

粤犬吠雪


     粵語文化的保育,常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最近一則關於一位外地網友實名舉報廣州五羊小學出版粵語教材的本地新聞,重新讓這個老話題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不出意料,一石驚起千層浪,新聞曝光後在微博上引起了較大的爭議。推行粵語保育,一方面成了語言和語言之爭,另一面則成了社群和社群的隔閡。

 


01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廣州人,筆者充分理解支持五羊小學的本土派們的心聲。在國內,推行普通話教育多年,大部分學校都被要求使用標準普通話、寫規範字,在本土派看來,面對強勢的以普通話為標誌的國家機器,已經有越來越多新一代本地人使用不標準的粵語,甚至不會使用粵語。粵語日漸式微,從幾年前的「撐粵語運動」開始,一直有零星的本土派發出得站出來保護粵語的聲音。


     廣州,是一座有著大量外來人口的城市,生存空間的逐漸擁擠,逐步稀釋了原來的廣府味道。如香港一般,當一個地方開始建立並強化其身份認同和核心價值,往往是面臨「被稀釋」的危機之時。類似電影《降臨》所提到的,「語言是文明的基石,是把人們聚到一起的粘合劑,也是衝突最先使用的武器」。維繫社群的語言,更是首要被保育的本地文化核心。


     推廣粵語,保育廣府文化,無疑是一件大好事。個人也非常支持各種保育粵語的運動,然而部分某些本地網民對外地網友舉報一事所展現的暴戾、排斥和自我封閉,卻讓人望而生畏。

 

     有人說,粵語不是方言,是一種語言。

     有人說,在廣州不學粵語就離開。

     有人說,粵語比普通話好聽。

 

     但是,熟悉的廣州不應是這樣的。


     作為多年來中國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對外經商的文化造已在這裡打下了烙印。要對外,便要開放,要自由,要有契約精神和服務精神。這也是廣府文化逐漸形成的基礎。一個開放而包容的城市,才能更好地吸引外來先進文化,城市才有活力。每回看見來自外地的新廣州人能在廣州扎根,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家庭,筆者總會心存感激。一個開放、包容、自由的廣州,往往令人感動。一個仍然吸引人才的城市,才有引領變革的魅力。以語言為武器拒絕流動人口,是向外來者關閉了機會窗口。沒有人口,就沒有機會,更何談發展?

 

     個人認為,在不同的定義和語境下,粵語可以算方言,也可算語言。因此以語言地位而自視粵語高級一等的思想無疑是自大而閉塞的,粵語好聽與否,更是因人而異的。粵語值得保育,但不該以此種方式保存。若要求不會說粵語就離開,那一個缺乏新流動人口的城市,只會是毫無活力的一潭死水。以香港為例,一個在《花樣年華》里混雜著上海話、廣東話、英文等各地語言的香港,也比《寒戰》中動不動就強調法治核心價值觀的香港要迷人得多。更別忘了沒有香港的文化輻射,廣東話不會有今天的地位,躺在過去的光榮簿中而不展望未來,只會種下不寬容的惡果。披著保育粵語的外衣發洩怨恨和排斥,並不可取。

廣州街景 

02

 

     話說回來,其實推廣粵語,大都是以選修課或興趣班的形式進行,筆者過去在廣州從小學到高中,課堂上全程普通話授課,課後則給予各種語言的自由,既保證了義務教育階段普通話的推廣和普適性,也在非授課時間不強行推普,讓方言有被自由選擇的空間。大多数廣東人還有:「一桌人里有一個人不懂粵語,就不用粵語」的好習慣。回到今天的粵語教材,倒不至於因此便構成「地方主義」「對國家政權的顛覆」。舉著「自由主義」的旗號,打壓地方方言的生存,不也是自打嘴巴?


     以「扣帽子」的批鬥行為反對粵語,在鐵拳下也難免招致地方少數派的反對。在事實面前,真相變得無關緊要,人們主觀怎麼想才重要。就好比,判断一个人是不是X獨,證據真假不重要。人民覺得是獨,那便是獨。

 

     在國家機器的車輪下,本地方言難得有一個喘息的窗口,對國家政權也不足為懼,作為國內最強勢之一的方言也活得如此艱辛,更何況其它早已被世人遺忘的鄉土方言啊。國家不該是鐵板一塊的。

 

     中國幅員遼闊,方言數量眾多,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自然暫且不表。對各種意見的容忍,也是一座城市應有的從容和氣度。國家穩如山,真正擊中了網友痛點的,該是社群的分離,是和本地社群的隔閡,是語言不通帶來的憤怒。他背後所代表的對粵語厭惡的聲音,其立場尚且也有可理解的理由:在城市裡打拼多年,卻因為方言使得格格不入,要是孩子回家後說著聽不懂的粵語,豈可接受?但在立場面前,永遠不該情緒先行。要是自身也抱著對本土文化的抵觸,強調並對立粵語和國語的思維,恐怕更難以融入社群和城市吧。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二元論的思維放之四海而皆不准。

 

03

 

     川普上台,英國脫歐,法國勒龐大熱,歐洲逐步分崩離析。保守主義和本土主義的回潮席捲全球。本地人認為,偷蒙拐騙人士都來自外地,隨地吐痰、大小便的人都是外來人;外來人口認為,本地人對外來人口有著固有的歧視和偏見、沒有外來人口城市哪有發展......


     大家互相排斥,雙方也在排斥中缺乏邁出一步瞭解對方的勇氣。

     寬容和融合,總是那麼的脆弱;對立和憤怒,容易衝昏人們的頭腦。


     有時候仇恨就是那麼簡單,北京國安的主場球迷可以全場罵著對手,只是因為他們是死敵。每一個死敵球迷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和你我並無二致,但置身於某種群體的標籤下,就變得充滿憎恨。


     用標籤給社群定義,則是老生常談的一棍打一船了。 

     每個社群總有好人,有壞人。尤其是對引進的高端人才來說,更是「不是猛龍不過江」,外來人口對本地人口的衝擊在擠壓著先行者的生存空間;而先行者們對後來者設下的語言和政策門檻(包括但不限於其他大城市)更是對階層流動和機會窗口的切斷。歸根到底,大家都在為生存空間所吶喊。


     而常常被詬病的素質問題,彷彿成為了将外來務工人員一棍子打死的藉口,泛濫在每一個大型城市。對不文明的行為,我們可以對立,但不應成了用某種標籤把一系列「惡行」歸咎於某個族群上,簡單省事,充滿怨恨和封閉。春節又到了,空曠無人的街道,能讓本地人感到一時舒心。沒有人口支撐的空城,又能維持多久?

 

     回到粵語的話題上來。

     推行粵語保育,并不是秀優越感,不是分離主義,不是和普通話對立,只是對本地文化的傳承和保存(選修學粵語就是分裂,讓英語課顏面何存?)。除卻保存方言對語言學的多樣性有著極大的意義外,還是社會組織運動(NGO等)的重要經驗。雖說保護方言還是有一定地方性的公共話題,但從學會保護方言入手,逐步學會用標準化的定義保護一門方言、一片地方文化,社會組織能力的完備,不也是為公民社會的建設打下基礎嗎?

 

     一方水土有一方水土的特色,模板化體驗的結果,麗江便是一個例子。麗江已然是遊客的麗江,消費著酒吧文化的麗江不是麗江,商業化和文青更不是納西族的本色。廣州亦然,沒有粵語的羊城,豈可算是廣州啊,留住城市的根,從留住語言開始,而粵語在整個南粵地區幾百年的傳承更不應該被一刀斬斷。


MUSTTALK                

编辑:欧隽琳  

作者:陈天皓

投稿郵箱:musttalk@must.ren


恭賀新春

       這是我們年前的最後一篇稿子了,感謝大家一年來的鼓勵與鞭策,新的一年我們一定努力不停更不拖稿,繼續尊重每一位作者與讀者的聲音,新的一年,願你和我們一樣,在理想的道路上,不斷奔跑。

MustTALK編輯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