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机型选购 >回忆丨中秋佳节,想念记忆中美好的粤语童谣……

回忆丨中秋佳节,想念记忆中美好的粤语童谣……

2020-12-03 02:03:32


又到了一年的中秋佳节,一家团聚与父母亲人一起赏月。是否还会想起偶尔“发古愣凳”(粤语,突然、心血来潮的意思)地轻声哼起,哼起那些记忆中的歌谣,那些陪伴我们度过百无聊赖的午后及慢慢长夜的长辈的歌声和方言声,如犹在耳边,诉说着遥远的故事,记录着某年仲夏。


童谣,

多是反映百姓生活和传统文化的小曲儿,

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中山的童谣也不例外。

例如那首介绍石岐地理位置的童谣:


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中山石岐有位文人叫严少陵,他饱读诗书,曾设馆授徒,人称严老师。但是自从严少陵在广州考举人落第后,他深受刺激,神经失常,终日穿一件满布油渍的长衫,满脸胡须,披头散发,在石岐街市踱来踱去,靠乞食度日。有一天,农民对严少陵说:“你这么好的文采,能否把石岐的街巷从一到十按顺序说出来?”严少陵随口说出:

一天门、二门产(坎)、三级石、四方井、

五兜榕、陆家巷、七仙街、八卦巷、

九(韭)菜园、十王庵。


由于这首小诗深入民心,

后来就成为了石岐孩童的童谣了。


岭南的夏天炎热绵长,

漫长的白昼、湿热多雨的天气,

童年似乎都与下雨、蚊子作伴。

童谣里有很多反映气候

以及恶劣天气带来的生活场景。

例如以下这首


打开蚊帐、打开蚊帐,有只蚊,有只蚊,

快D拿把扇黎,快D拿把扇嚟,

put 咗佢,put咗佢。

除此之外,还有与民间习俗有关的,如东凤民谣《月份歌》和黄圃民谣《又一年》,记载了“七月七,洗屎窟”、“九月九,糖糕快到口”等内容。菊城小榄则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五月初五系龙舟节啊,阿妈佢叫我去睇龙船。……”由于中山沙田地区广大,童谣中也保留了许多水乡居民的生活习俗,童谣中也有“咸水歌”:

中山童谣反映了岭南地区,尤其是中山部分地区的一些传统特色,除了水乡居民的特点外,还有方言。古香山淤浅成陆,积聚居民,于是当时的居民成份非常丰富,他们带来了家乡的方言,逐渐形成了今天中山丰富的地方方言。中山方言包括了石岐话、五邑话、沙田话、客家话及闽语等多种方言,这些方言至今在各镇区的语言中仍然保留,并且通过童谣等方式传承。

老人做事确冇差(五桂山客家山歌)

唔好嫌嘊 (ai三声,意思为我)

老人家,老人做事确冇差。

好似田中萝卜样,食老囎来开嫩花。

当然,有很多童谣之所以保持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小孩来说,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朗朗上口,充满了童趣,甚至是无厘头。我们在唱月光光的时候,会唱道:“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郎,槟郎香,吃子姜,子姜辣,买胡达,胡达苦,切猪肚,猪肚韧,咬到婆婆大牙筋。”虽然歌词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但是生动有趣,声调押韵,便于孩童记忆。孩子们有时喜欢听到一些挖苦和讽刺的童谣,可以一时忘却老幼辈份,诸如与《月光光》相似的石岐《寐觉歌》,也拿阿婆的大牙根来开玩笑。而《大髀歌》,则唱道:



小孩子们一听就乐了。

而对于父母来说,

童谣得以反复传唱,

则在于他们的教育意义。



除了最普通的,哄孩子早早睡觉之外,

有些童谣教育孩子们勤奋学习、尊敬长辈,

也有它丰富的劝谏意义。


而现代流行音乐也使得很多经典的童谣变成了优美动听的儿歌,让人们一代又一代地传唱。夏日悠长,哼唱一曲童谣,或许能解去心中的困乏,带来一丝来自儿时的小清新。


编辑:素敌  主编:布里人

本文素材来源于中山市岐城活化社

由东区发布编辑部编辑

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