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回顾丨用粤语品味诗词——唐宋诗词粤语讲座第一讲:粤语与唐宋诗词的传承

回顾丨用粤语品味诗词——唐宋诗词粤语讲座第一讲:粤语与唐宋诗词的传承

2021-09-03 04:38:05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基因,粤语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特征,用粤语讲授和解析诗词,不仅形、意、声特点突出,品读起来别有一番韵味,还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领会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为了进一步丰富读者文化需求,弘扬地方文化与语言魅力,经过长期精心准备,广州人文馆全新打造的唐宋诗词粤语系列讲座正式上线了,该系列活动邀请广州地区知名学者参加讲授,讲座全程使用粤语,旨在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富魅力的古典诗词解析。

       2018年3月24日,讲座第一讲在广州人文馆中堂交流区如期举行。刘斯翰、周克光、石牛三位大咖齐聚一堂,共同讲授粤语和唐宋诗词间的传承。


▲石牛、周克光、刘斯翰三位老师

历史记载与粤剧举证

此次讲座由周克光老师担任主讲。讲座开始时,周克光老师首先表扬了广州图书馆及广州人文馆的活动服务理念,表示很高兴有这样一个弘扬粤语文化与古典诗词文化的活动平台,周老师强调粤语系列讲座的目的就是要“把在传统诗词中的非遗地位从新挖掘出来,使更多古典诗词爱好者更全面地学习,更便捷地掌握诗词写作入门阶段的难点,能以粤语为工具,从形、意、声三方面深入领会诗词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随后周老师讲到,在《中华遗产》第7期方言专辑中,有语言专家评价粤语称“粤语因其难懂而被戏称鸟语,然而,这些别的地域难以理解的‘天音’,传承者华夏古汉语的衣钵”。这样的说法很准确,广东本是百越文身之地,任嚣、赵佗南征,建立南越国时,《史记》便记载南越土著“鸟语文身,高结锥稚”,可以看出,戏谑之语中也包含着一定的合理性。但地域不变,其上居住的人群却是流动的,《史记》上清楚的记载着,南越立国后,大量土著便已西迁,若不了解这段时期历史流变,很容易把越人“鸟语”直接移称粤语方言。

秦时任嚣、赵佗所率领的三十万南征军大多来自“代”地。“代”地在战国时期为赵国雁门郡,大概是指今天河北省西南、山西朔州至雁门关一代,这些来自“代”地的远征军就是广府人的前身,因而周老师认定“粤语根蒂为山西河北一带中原语言”。虽然有学者认为广府源出珠玑巷,是古越人的后裔。也有部分学者质疑任嚣、赵佗南征军无三十万之多,不可能形成后来的广府族群,但周老师认为这些都只只是坚持广府人是越人的偏见。

▲石牛老师精彩点评

史记是有明确记载的,南征百越与北筑长城被视为构成秦朝灭亡的主因,“当是时秦祸,北构与胡,南挂于越,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任嚣、赵佗之前秦朝便派遣屠脽率领三十万大军南征岭南,结果全军覆没,秦朝平定南越的第二次南征绝不可能弱于之前的第一支部队,且《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也记载到:“又使尉佗逾五岭攻百越,尉佗知中国劳板,止王不来。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所谓士卒衣补即为妻子,也就是说赵佗已为其士卒组建一万五千家庭,当然军官是另有家属,就是说,自秦朝以来,起码为一万五千个中原血统家庭作为广府人的初始定居者。到了汉代,从汉文帝统一南方开始,就下令中原民族不得与外族通婚的诏令,这反而使得岭南地区较大的保存了中原语言的纯洁性。

当然,历史进程的演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随后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原人先后多次迁徙到了岭南地区。中原人大批入粤的第二波是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晋室东迁,,大族也随之进入江南,但因江南容纳不了太多的东移人群,普通平民继续南迁,因此大量中原平民在这一时期进入广东;中原人大批入粤的第三波是南宋灭亡的时候,抗元最后战役是新会厓门,而由于广东顽强抗元,南人便成为元朝最歧视的第四等人群。这一历史事实客观上使得广东受蒙古人占领时间最短,也使得广东汉人与蒙古人充斥着对立性,所以汉语满蒙化的过程广东地区受影响最少;而中原人大批入粤的第三波则是伴随着明朝的灭亡。

在岭南地区保存古音的同时,中原地区的语言则在不断演变,历经北朝、辽、西夏、金、元、清朝等多个少数民族王朝,因为民族不断通婚融合,中原地区的语言也在不断变异,到了元代,终于演化出《中州音韵》中的《中原音韵》体系。周老师列举了多个粤语作为中原传统音韵的实例,如中原传统戏曲、保留古语元素较多的山西土话都与粤语语音有相通地方,古汉语中步行义为“行”,若跑步义则称之为“走”,粤语“行走”一次就完整的保存了古汉语原意。

从发音来看,粤语对用古汉语发音也有相应保存的。如“禁”字古有平仄声,粤语保存了“禁止”中“禁”的仄声,而又兼有“禁吾禁用”中“禁”的平声;再如“看”古有平仄声,粤语则保存了“看护”中“看”的平声,这点与普通话相同。再则粤语中清、青平水韵分两个韵部,粤语黄瓜叫青瓜,面色受惊变色叫面青,形容年轻人阅历不足则叫青头仔,这里的“青”都与清韵有差异。

除了发音外,粤语也对古汉语语法有相应保存。例如粤语语序“去北京路”就是古汉语语序中常见的“之陈”句式的保存;另外粤语有“食九大簋”之说,可以追溯到古汉语中古代祭天盛宴中所陈的九鼎九簋。

综上言之,可以看出粤语在用词、音韵、语法等多个方面都保留了古时中原语言音韵的特色。

▲现场座无虚席

粤语九声辩平仄速成法

周克光老师现场为大家讲授了粤语九声的相关知识,并表示掌握粤语九声便掌握了“学习诗词的进取利器”,粤语九声包括阴入、中入、阳入、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中去、阳去,充分体现了和保留了平水韵的发音特点,这些都使得其四声音乐性的语音特征更为突出。

学习掌握粤语九声,第一步在于辨别是否有入声字,入声字特点是发音前,舌尖抵住上颚前端或上门牙的位置,发音时舌尖往口内缩,舌尖一两块上颚前端等部位时,发音立即停止。入声短促就是这个意思。由于舌头往里缩是入声字的发音状态,“入声” 的“入”起名就是这样来源。

除入声字外,其余字粤语发音必然分属于六个数字发音的音值。这六个数字分别是三、九、四、零、五、二。其中三的音值为阴平,九的音值为阴上,四的音值为阴去,零的音值为阳平,五的音值为阳上,二的音值为阳去。如分、粉、训、焚、愤、份;诗、史、试、时、市、事分别是三、九、四、零、五、二的音值。  

粤语九声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性,也体现了诗词语言的音乐性。粤语九声的把握,可以使读者在欣赏前人名作时,也能深入理解其诗意内涵的博大精深,还能进一步在声韵方面感受器华美丰丽,体会诗词中超越简单平仄的感情色彩和多姿多彩的音容旋律。

▲词友认真学习粤语发音方法

普及粤语诗词的重要作用

讲座的最后,周克光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普及粤语诗词对语言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周老师介绍到,,普及粤语诗词,就是从形、音、义,从外到内系统地继承传统诗词艺术的做法。十九大前后,,开办粤语诗词讲座,可以让地方方言借助诗词复兴大潮的前进力量,得到真正有效的保存和恢复。

,抵制低俗文化泛滥,普及粤语诗词,就是对传播高雅文化的最好助力。目前,全国诗词进入校园,进入企业,进入景点,乃至进入机关政府部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各种传播爱国情怀、正能量高雅诗词艺术的普及形成一股热潮,普及粤语诗词正是这一股热潮的助力。

,这种“用意境讲话的文化”的提升及承继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本期讲座采用现场讲授与网络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吸引了100多位现场读者和9000多位网络听众参加。讲座结束后,现场词友意犹未尽,与三位老师继续交流诗词心得。许多读者纷纷预约报名下一讲,讲座得到广大诗词爱好者的肯定与好评。

▲活动结束后,许多读者预约报名下一讲讲座

下期预告

 第二讲:杜牧诗选讲 (一)

     时间:2018年4月22日(周日)下午2:30-4:00

     地点:广州图书馆北9楼广州人文馆


欢迎关注广州人文馆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