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蚌埠街边小摊改造计划:我们能做的比我们想象中要多的多

蚌埠街边小摊改造计划:我们能做的比我们想象中要多的多

2021-07-08 03:23:50


他们是城市生活中最平凡不过的人

他们为一件事,付出了漫长的时间

他们·我们·蚌埠


在蚌埠的大街小巷中穿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群人,没有门面,只靠一方小小的天地,用双手创造了脑海中最温暖的记忆。


我们抛开浮华回归最平凡的生活,这一次把目光放在了街边巷中的小摊上,我们跟设计师一起用浪漫的设计语言,帮助一些街边小摊更换新的招牌和名字。


让一个个平凡的小摊变得美好而温暖

同时我们也收获了一个个微笑和故事


蔡记烤芋

楼梯口的红心芋


在蚌埠,每年的冬天都少不了那些捧在手里暖和和的食物,糖炒栗子是一样,烤红芋更是一样。


蔡阿姨1998年就开始了这个门生,因为幼时遭遇事故,导致下身神经萎缩,不能出力。从最初的残疾厂做手工,焊塑料袋,到后来的小生意,这期间还有不少曲折。直到搬到了太平街居住,夏天靠卖冰棍维持生活。


卖了50年的烤红薯老头看她生活实在不易,主动提出来教她,以免夏天结束时,蔡阿姨就丧失了生活来源。


把芋头买回家以后,要经过三个大太阳的暴晒,烤出来的芋头才能又软又甜。每天早上6点起床,引炉子,到每天晚上的六七点,等红芋卖完,这一天就完美的结束了。


“像我这种腿脚不方便的人,能做点什么呢?”

“除了每个月的低保,只能靠红芋来维持生活了”


正说着,蔡阿姨从烤炉中拿出了一个红薯,轻轻掰开,金灿灿的肉露出,一股自然清甜混合着微微外皮焦香的味道就传出来了。


她递给我,

“趁热吃,尝尝甜不甜”


正赶上幼儿园放学,带着毛绒围巾的小天使不知道为什么不开心,一脸憋屈快要哭出来的表情。


我揽过她,替她撕开红芋的外皮,看她张开小口怕烫的可爱表情,真的觉得很治愈,临走时她一边抱着大红芋,一边甜甜的冲我笑,心瞬间就融化了。


还有调皮的小朋友,白白胖胖的小男孩,跑到炉子跟前大喊“我要大的!我就要大的!”惹得大家笑出声,怀抱着刚出炉的红芋跟着大人走了。


红芋卖了快20年,蔡阿姨今年也有58岁了。

“一到冬天啊,我这手就没干净过”


“我有个儿子在南京,虽然是租房子住,但也结婚稍微稳定了点。”


“他说我们年纪大了,做不了就别干啦,我觉得自己身体还行,除了做时间长腰有点疼之外,就是扶着板凳上楼梯有点麻烦,别的都挺好。”


“这附近没有别家卖红芋的,我这生意也还行。”

“希望自己能干到60岁,说实话,我还真有点舍不得这个大炉子呢!”


设计师陈阳同学在老招牌的设计上,用了年轻化的字体,我们用了传统的红色色调和手绘的图案使招牌看起来更加精致。


再用挂钩挂在铁炉旁边的铁门上,来回的人看到阿姨的新招牌都觉得十分新奇。


老地方换上了“新装”后好像变得有些不一样,阿姨抱着小广告牌开心的合不拢嘴,对于我们来说,街边的这些小摊就像是我们上下班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驿站”。


刚出炉的红芋软糯香甜,再来一碗加了蜂蜜的烤梨,这个冬天原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寒冷啊。


丁师傅修鞋

大学门口的老师傅


“如果你要找修鞋的,就在安财商学院门口,你看还在不在?”


丁师傅修鞋处只能称之为修鞋处,他连一块正规的广告牌都没有,只是在学校门口旁的小花坛凹陷处简单放置了一些工具,连这块白板子都是学校老师替他写的。


住在吴小街的他,每天都要骑着这辆车带着所有的行当来回,当然,也不是每天都回家,如果做活做的晚,他会选择在附近的亲戚家落脚。


丁师傅今年64岁了,因为精神病的遗传基因,弟弟也因精神病,还有一个侄子因病所困。很小的时候,丁师傅就扛起了生活的大石。


“自己也不知道要做什么,父亲走了以后,家里的长辈就劝我学点手艺,后来就靠自己摸索,慢慢的学会了修修补补,到现在也干了三十多年了。”


我很疑惑,这么些年在学校门口,也没个正经的摊位,一年四季受天气和蚊虫的影响,为什么就偏偏选择了这个地方呢?


“我最初是在宏业村干的,那时候好多学生要跑很远来修东西。我觉得孩子们这样太辛苦,跑的太远太耽误学习,就想着搬到学校门口来吧。就这样从85年一直待到了现在。”


“还记得2006年的时候,冬天放假的时候,学校没有热水,有两个女孩正好留在学校补课。我就想着拾点柴火,烧点热水给孩子们用,就这样坚持了好多天。”


32年,11680天,小半辈子的时间,这期间的忍受和经历我们无法得知。岁月轻声说:我已经在他手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沟壑。


一上午的时间,丁师傅也接到了不少生意,有要修鞋的,砸包的,还有涂胶水的,多是些年纪大的叔叔阿姨来光顾生意.


专门坐了几站路公交的阿姨再三嘱咐我“你们要替他多曝光,这么多年真的不容易,社会上还是需要他们这些人的!”


我问丁师傅,“累不累?”

“还好,只是这么多年一直省吃俭用,一件衣服鞋子都没买过,还被骗过钱,要不是有国家的低保,真的一点门路都没有。”


“我觉得19大开过以后,生活突然就平稳了,国家真好啊”,丁师傅笑着说。


考虑到丁师傅的营业范围,我们在他的广告牌上注明了“修伞”、“拉链”、“拉杆箱、“配钥匙””等内容,又用亲切的老人作为漫画形象。


如果大家有类似的需求,可以拨打上面的电话,叔叔说他会尽量去到需要他的地方。


郁阿姨顶顶糕

她是蚌埠的外来客


顶顶糕原来不是蚌埠的特产啊,我也是才知道的。


形状跟蘑菇似的顶顶糕,郁阿姨分分钟就能做出来一个。最初的小车是在淮河路上,不知不觉在花鸟市场的路口竟然也有十几年了。


而顶顶糕也由最初的八分、五毛,涨到了现在的三块钱。


老家在蒙城,郁阿姨在蚌埠也有二十来年了。现在的顶顶糕只有傍晚才出摊,虽说每天卖完就收摊,最晚不过7点,一箱米粉也就卖光了。


说到顶顶糕好吃的秘诀,阿姨自豪的说“其实也没啥,就是要真材实料,米粉一定要选好大米,亲自磨的细细的;葡萄干、红白糖、枣子都要选好的,味道好才能有回头客。”


阿姨顺手将刚做好的顶顶糕包好拿给我,阿姨期待的看着我:“可好吃?”


我狂点头,红糖和带着细腻颗粒感的米糕完美结合,不会过甜,尤其是中间的大枣,一口就甜进了心底,温度就这样从手心蔓延到了身体里。


“妈妈,我想吃这个”

“多少钱一个呀?”

“还是三块啊”


放着米糕的模具一直热气腾腾的,车上的顶顶糕刚做好就被人买走了。


“我觉得自己身体不错,虽然不跟孩子一起住,但是都很孝顺。有儿子疼,有闺女疼,还有媳妇疼,怎么会不好?”


郁阿姨看起来就很有亲和力,于是设计师陈阳将她作为招牌的主要元素,保留优雅的基础上,让其更为简洁。


临走的时候,阿姨硬要给我再拿上几个。“带回去给你妈妈吃,星期天有时间你来找我,我做饭给你吃,我做饭可好吃了。”


阿姨笑起来超美的。


金海缸贴

夫妻俩的缸贴


缸贴在蚌埠不算特产,但在烧饼中还是占有一定地位的。缸贴要想好吃,还要出名真的不容易,没点手艺和特色都不足以在蚌埠这个吃货之城站稳脚跟。


工农家园西门口,有一家干了将近20年的缸贴摊子,俩夫妻经营着。刘师傅今年50岁了,杨阿姨从嫁给刘叔叔开始就跟家里的长辈学习,没想到一转眼就是这么久。


没有广告牌,只有一块清真样式的纸板挂在车上,摊位一年四季都驻守在这个地方,遇到刮风雨雪天,头顶撑起一把打伞也就这样过来了。


每天早上去买食材,中午老早就要过来刷炉子、引炉子,洗洗刷刷。下午两点半到晚上八点,一天要卖六七十斤面,全靠刘叔叔手工揉制。


“一个大炉子的寿命最多两年,这个也要靠自己做。这个活看起来生意不错,就是太累了,每天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基本没有时间歇息。”


“干时间长了,颈椎、膝盖和腰,没有一处是好的,严重的时候颈椎压迫的厉害,又晕又吐能持续一天,生意就做不了。”


“因为我们还有劳动能力,所以领不了低保,就自己赚钱给自己买保险。”


“家里有两个孩子,我的手艺是继承父亲的,但真不希望让两个孩子再接手,真的太累了。”


一锅能做十七八个锅盔,最少一刻钟才能出炉。每一块锅盔都要反复翻烤直至出炉,最后在焦脆铺满芝麻的表层上细细的涂上蜂蜜,如此这般,锅盔就算成了。


趁热吃锅盔的感觉十分美妙,表皮焦脆,蜂蜜的清甜和自然地葱油咸香巧妙融合,第一口的滋味太美好,也不亏每次来都要排队了。


我们想帮忙设计缸贴的招牌,叔叔阿姨一开始特别谨慎,得知是免费的后,好像松了一口气。


送给他们招牌的当天,阿姨一开始很是不好意思,但看到大大的招牌时,表情变得既害羞又开心,临走时硬是送了我们刚出锅的缸贴,以后他们就有自己的广告牌了。


胡阿姨卷饼

阿姨真的超善良的


工农西村西门口的阿姨卷饼,你吃过吗?


每天6点出摊,经常不到9点,所有的食材都卖光了。因为赶早的缘故,无论什么天气,阿姨每天早上三点半就要起床,擀饼皮,炒菜,准备好了就准点出现在门口。


冬天天气冷的时候,阿姨会在小车上准备一个小炉子,让每个人拿到卷饼的时候,还是热乎的。


我正拍照的时候,正买饭的年轻人很认真的跟我说:“他们家的卷饼真的不错,干净、好吃,每天来都很客气,你们一定要给好好宣传宣传。”


胡阿姨今年66岁了,杨叔叔虽然身体不太好,基本每天也会在摊子前守着,负责买油条、收钱这样的杂事。大概因为腿脚不便,我每次来的时候他都是坐着的,有时候说话声太小他会听不清。


“最初做生意,是因为想给家里的小孙子补贴一点补课费和零花钱,然后就这样坚持下来了。”


“做生意还是想踏踏实实的,大家都不容易,真材实料就行。”


一个素卷饼只要2块,加了鸡蛋也只要3块,这个价格在周遭绝对是最便宜的,重要的是实惠好吃,饼皮劲道,小菜的咸淡也正好,很家常的味道。


来的及的话,我通常会跑到阿姨摊子前要一份加一个煎蛋和半根油条的卷饼,后来每次看到我,阿姨都会亲切的问我“来啦?”


几乎每一次,我拿到卷饼说谢谢的时候,胡阿姨都会双手把卷饼递给我,笑着跟我说“应该说我谢谢你才对”。


拍完照离开的时候,阿姨在我耳边对我说:“你晚上来,我现在傍晚还做韭菜盒子,你一定要来,我做韭菜盒子给你吃啊。”


我说好。冬天又冷又干燥,阿姨总是一副很单薄的样子,她脸上的皮有点干,真的好想伸手去拥抱她。


阿姨家的卷饼真的好吃不贵,我们想做的不仅仅是改造,更是一种分享。


拿到广告牌的时候,阿姨很不好意思“你说我放这个,别人看到了会不会说我啊。”我注意到平时总是很严肃的叔叔也难得的露出了微笑。


等我走后,他才起身小心翼翼的把广告牌拿到了板凳上,靠墙放着。等公交的空档,我转过头,发现他一直别过头看着广告牌,好久好久。


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我们觉得既欣慰又心酸,只要我们小小的善意就能获得珍惜,这让人感觉特别值。



身在这座城,每天无数次经过那些熟悉的地方,只要一点点善意的美好就觉得无比感动。这些千丝万缕的情感记忆、食物记忆都成为我们跟这座城市最深刻的链接。


希望这些设计能帮助有需要的人,让温暖在这座城市随时随地都能发生,天气很冷,但人心很暖。



设计也是改变城市的一部分

美好的小事一直在发生

这些温暖还需要你的传递

感谢陈阳同学辛苦的设计和帮忙


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冬天

一起去温暖这座城市、改善这座城市


添加小编微信


✪ 

我们希望你能推荐更多值得改造的小摊


我们接下来继续为蚌埠更多小摊改造

互动留言告诉我们你生活中遇到的小摊


“他们发生着怎样温暖的故事

打动你让你想去推荐?”



蚌埠范商务洽谈:18705524030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