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新闻 >粤语真的不是唐朝话

粤语真的不是唐朝话

2021-10-08 19:17:40

最近关于陈小春的长微博火了,我相信这个微博内容不用多说,大家也应该比较清楚。主要的一个观点唐诗宋词就是用粤语来读的,最后呼吁保护粤语这个方言!


首先,鲁速认为保护方言那是必须的,但是唐诗宋词用粤语来读的不敢苟同,唐诗宋词是用汉字写的,普通话读起来也押韵。


汉语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很多地方已经不同了,汉字我们还可以从竹简、甲骨文、金文等看出去发展演变的脉络,但是由于没有录音机,所以古代发音没法很好的保留,万幸的是古代人为了作诗词的便捷性,写出了很多韵书,例如隋唐的《切韵》,《唐韵》,宋朝的《广韵》,既是作诗词的韵书也是发音的字典,给我们研究古代发音提供了可贵的材料!


这里先说下,按照学术界的划分,汉语分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粤语作为一门方言一直独立发展的,跟汉语又是相互影响的。


上古汉语就是秦汉魏晋时期的汉语发音,当时的粤语也在形成,魏晋南北朝的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大量的中原汉人南迁,与广东广西等地方的人融合,语言发音相互影响,这个时候的粤语逐渐形成,到唐宋时期,国力强盛,与少数民族的融合更加快速,这一阶段粤语仍受古汉语影响,成为一种既对应中古汉语发音又有部分独立词汇的语言。


南宋灭亡以后,大量的中原人又南迁,进一步与岭南人融合,基本定型了粤语,而北方由于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大,因此开始逐渐与中古汉语的读音不同,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粤语仍能对应宋朝《广韵》的发音,但难以对应元朝或以后的古汉语发音。


明清两朝,朱元璋为了复兴古汉语文化,在明太祖洪武八年命令大臣编纂了《洪武正韵》,《洪武正韵》继承了唐宋音韵体系,作为明太祖兴复华夏的重要举措,在明朝影响广泛。也就是当时的官韵并不是北方话,而朱元璋后的朱棣迁都,带了大量的南京人进入北京,对于北京话产生了影响,清朝入关以后,带来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的方言,与原北京话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清朝末年的北京官话,清末满清贵族开始学习和推广北京官话(个别语言有新特征)。公元1909年,清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这是清代汉语首次得到官方命名。


以上的发展基本可以以下面的图来总结



总结下来,粤语很多读音接近于唐宋时期的发言,但绝不是当时的官韵,在标准粤语/粤语广州话中保留有许多古老发音,粤语保留有较多古词古义,措辞古雅,且粤语的许多词语,包括语气助词,都可以直接在古汉语典籍中找到来源。但是现代粤语也受到古越语的影响,以及现代英语等外来词的影响,这些外来词很多普通话没有吸收,如“士多”(store,siː22 tɔ55),即“小卖部”;有的是吸收了但译法不同,如“沙拉”在粤语中是“沙律”(saa1 loet6)。


而普通话也继承了中古汉语的很多发音,因此在读唐诗宋词的时候,普通话和粤语都押韵。


粤语和唐朝话的关系可以用现代普通话和北京话来做比喻。你可以说北京话跟普通话发音很相似,但是北京话绝对不是普通话,粤语也是如此,粤语跟唐朝话很相似,但绝对不是唐朝话。


最后说到保护方言,鲁速认为这个是很有必要的,方言也是中华文化宝贵的财产,但是不能因为某个方言应用广泛而抬到很高的地位,现代普通话推广开来了,大家伙的沟通也畅通了很多,隔阂少了很多,但是大家伙可以回忆下九十年代外地人到广东去必须要学粤语的情形,那个时候的外地人到广东就是不平等。


普通话需要推广,可以促进各民族和各省之间的交流,方言也要保护,这是中华文化的财产,对于方言的保护需要国家和老百姓一起努力。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