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机型选购 >独家丨 胡金铨谈《大醉侠》:“功夫”是什么?

独家丨 胡金铨谈《大醉侠》:“功夫”是什么?

2021-05-30 22:07:31


代表问者(山田宏一 & 宇田川幸洋

● 代表为胡金铨


○ 人们都说,你导演的《大醉侠》和《龙门客栈》掀起了功夫片的热潮。

●不,那是不对的。有关这个问题,要说明一下。大家都说我是拍功夫片出身,那并非事实。我对功夫是完全不懂的。我的电影的动作场面,并非来自功夫或格斗技,也不是来自柔道或空手道,那全是来自京剧的武打,其实即是舞蹈。


《大醉侠》首先是请京剧的舞蹈师(韩英杰)作为动作指导开始的,这是因为我自小就熟悉京剧之故。我描写的不是真正的格斗,即并非“real fighting”。而李小龙和成龙打的却是“real fighting”,即是功夫。我是不懂功夫的。北京话(普通话)的“功夫”是没有“武术”的意思的。只有广东话的“功夫”才有武术的意思。北京话的功夫本来是写作“工夫”,是“时间”和“空闲”的意思。香港人将“武术”唤作“功夫”,那是误用。


不过,北京话中的“功夫”,也有造诣深厚和成就的意思,可能就是这个缘故,“功夫”就演变成武术的高强和精通的意思了。我在很久以前看过一次武术比赛,但一点也不好看。(笑)在一两分钟就胜负分出了。以前我也看过日本的相扑,它好看,是因为总得花三分钟左右才分出胜负。不过,一冲前就把对手推出去,然后就完了。(笑)




我用京剧的武打,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它可以让我自由发挥。让我再说明一下为什么不用写实的武术吧。我认为,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方式的想法(我不知道印度也应否算在内),在对艺术方面跟西方式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古代的希腊人的文化是出自对自然的征服。他们是为了征服而观察自然。艺术家跟科学也是采取同一态度,以数学上的精确度去绘画自然。那是西方式的对生活的态度。东方的并不同。我们是农耕民族,并没有意图征服自然,而讲求跟自然的调和。艺术也不是对自然的模仿,而是通过沉思默考,将心中浮现的事物绘画出来。我认为这大概才算是更高层次的艺术吧。东方画中有所谓余白,但西方人对此并不理解。但我们会把余白理所当然地当作构图的其中一部分。我并不相信所谓写实的东西。我相信的,是并非复制自然的、想象上的东西。




○ 例如,人向高处跃起时,你会用弹床,这也是为了获得想象上的效果吗?

●是的。用弹床是我首创的。在三十年前已用了。之后有无数电影模仿了。不过,他们的用法跟我不同。他们是用真正懂武功的人去跳。我却是以剪辑技巧,把肉体上不可能做到的动作伪装成真。例如在《侠女》(1970)中,有一个让徐枫向高处跃上去的场面,她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出那个动作的,那只是个象征性的表现方式。


○ 在《大醉侠》中,有一个场面是用上了弹床的,女主角郑佩佩在二楼不停地转着跳下来。用弹床是谁出的主意?

●应该是韩英杰的主意。


○ 据说你每次拍片都会绘出很详细的草图。在开拍影片之前,你会否跟武术指导韩英杰一起商量,“这个就这么拍吧”之类的,很清楚地定好拍法?

●就是那样。还有和摄影师也一起商量。


○ 在《大醉侠》中有个场面,丐侠岳华一手掷出石头,然后用一只手指就把石头打碎。他是在练习吗?

●是,他是在练习。受伤之后,他为了回复气力和武功而练习。



○ 片中还有个像舞蹈的动作场面:向着女主角郑佩佩一拥而上的刺客,在一瞬之间就全部倒下了。

●那个主意其实是我们三个人一起想出来的。即是导演的我、武指韩英杰和摄影师西本正。那场戏其实完全没有打过,连身体的碰撞都没有。他们只是装成好像给女主角打中那样,自己往后跃罢了。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的打斗,我就以那种形式化的处理方法拍出来。

不过,也有麻烦的地方。因为会:“呀!不行,一看就知道是自己往后跳,再来!”(笑)当时使用的是Mitchell 摄影机,因为它的取景器(viewfinder)很大,看起来方便。所以,我很多部影片都是用Mitchell拍的。Mitchell 摄影机很大,但很好用,就算是拍摇镜(pan),它也很稳定。西本先生也很喜欢用它。不过,去拍外景时就改用Arriflex,Mitchell太笨重了。用Mitchell拍摇镜时,不知道是不是西本先生教我的,要把脚架上的云台锁起一半,这样的话,摄影机就会很安定了。锁上了,摄影机就不会发生震动。


○ 在《大醉侠》中,程小东演一个被刺瞎了一只眼的小和尚。《大地儿女》的剧本,你是跟程小东的父亲程刚一起写的哩。

●不,他只是参与讨论而已,并没有写过《大地儿女》的剧本。


○ 但演职员表上却写着金铨和程刚编剧……

●是的,有出程刚的名字。程刚是我介绍他进入邵氏的,身份是剪辑师。他以前写过粤语片的剧本。程刚还小时,进过“战地儿童剧团”,他是个孤儿。


○ 在《大醉侠》中起用程小东,是不是因为他父亲跟你合作过写剧本?

●不是。他跟他父亲的关系并不好。(笑)小东跟我是很好的朋友,所以才让他演出那个被刺瞎了眼的小和尚。


○ 刺瞎了小孩子的眼,最后还把他杀了,非常残忍。

●是的,很残忍。


○ 杀孩子的那个歹角叫什么名字?

●他叫陈鸿烈,在片中他穿的是白色的衣服。


○ 歹角一般的形象都是黑色,但用白色和涂上白脸之后,给人很强烈的印象。

●是的。他很白。中国传统戏剧的歹角很多都是白色的。京剧中的曹操的脸谱也是白色的。《大醉侠》中的陈鸿烈其实并不是最大的歹角,最坏的是由杨志卿演的和尚。


○ 涂上白脸的陈鸿烈,只是杨志卿演的和尚的杀手罢了。

●对,他是杀手。



○ 为何要取女主角郑佩佩的命呢?

●不,不是那样的。首先,是郑佩佩的哥哥做了俘虏。她的哥哥是官府的人,先是他被捉住了。陈鸿烈演的杀手捉了他,是想将他交换被官府捉了的同党而已。那个乞丐名叫大悲,由岳华饰演。他跟杨志卿演的和尚(即歹帮的首领)是师兄弟的关系。大悲是丐帮的首领,他拿的是青竹杖,那是首领的记认。而杨志卿演的和尚却想把那手杖夺过来。因为只要夺得手杖,就可以成为首领了。


○ 丐帮的小孩子们全都是流浪儿哩。

●是的,他们都是小乞丐。



○ 还唱很多歌。

●小乞丐都懂得唱歌的,他们就是靠唱歌来赚钱嘛。(笑)


○ 在这部片的最后那场决斗之中,有剑与剑之间碰击而产生火花的镜头。以前的电影有没有这种处理?

●不知道。可能有也说不定。我是自己试的。拍时稍为有点麻烦,因为要拿着电线在后面控制。(笑)


○ 是用电线连着刀吧。

●是的。工作人员负责按电源的开关。如果时间配合得不准,要做很多次才行。拍时很麻烦。不过,后来可能已不用这个原始的方法。(笑)只要在胶片上搞就行了。不过我没有用过那种方法。


○ 在六十年代粤语片的“神怪武侠片”中,很流行在胶片上画上电波似的东西。

●不过在胶片上画的话,我觉得看起来就很假了,所以我没有这么做。


○ 在会战的场面中,手一扬就冒出烟来,那是怎样拍的?

●烟是二氧化碳罢了。那是用买回来的二氧化碳的压缩筒放出来的。我也不太清楚它的真正用途,可能原本是用来制造有气饮料的吧。


○ 在当时,那是一个很常用的喷烟方法吗?

●不是。(笑)


○ 不会很危险吗?不会烫伤吗?

●不会。那并不热,是很冷的。我以前看过二氧化碳的压缩筒,不过不是在拍电影时看见的,我见过那个东西是会喷出烟来的。


○ 在酒馆中,郑佩佩的敌人向她掷来一把椅子,但她单手就接住,然后再掷到别处去。这是怎么拍的?是特技吗?

●呀,那个喝酒的场面吧……那不是特技。记得还有掷酒缸的镜头吗?那全是用纸造的。椅子是用制造模型飞机的轻木材造的。


○ 因此可以很轻地掷来掷去。(笑)

●都是很原始的做法,不会像好莱坞似的专门地花钱造出各式各样的东西,我们造的都很便宜。(笑)但最终的效果是一样的。


本文摘自后浪电影学院082《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

作者:胡金铨、(日)山田宏一、宇田川幸洋

译者:厉河 / 马宋芝

转载请联系授权。



新书快讯:

后浪出版公司已引进出版关于胡金铨的最重要著作《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

本书集合了日本传奇电影评论家山田宏一与香港电影研究者宇田川幸洋从1992年东京国际电影节到1996年夕张国际奇幻电影节期间与胡金铨导演总共三十多个小时的数次对话。作为“新浪潮”时期《电影手册》的重要写手之一的山田宏一沿用挚友特吕弗与希区柯克的对话形式,从胡金铨的北京青春到香港、台湾甚至美国的电影之路,从人生到电影,事无巨细地还原武侠大宗师的全面貌。(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关于本书更多内容请点击以下文字链接。

胡金铨谈《迎春阁之风波》:

胡金铨谈《笑傲江湖》:徐克改了十四次剧本

胡金铨谈《侠女》:如何拍摄重要场景“竹林激战”

胡金铨谈 《侠女》中独创的剪辑方法:利用视觉残像,减少胶片格数的蒙太奇



微信内直接回复关键字 胡金铨 | 武侠,可获得拍电影网小机器人为您推送的相关专业文章。

更多关键字文章查询,请持续调戏拍电影网小机器人。


拍电影网,每个人的电影学习课堂

推广合作QQ:2492981197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