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机型选购 >经验分享:听力口语如何提升

经验分享:听力口语如何提升

2021-09-21 00:22:07

昨天的文章里分享了我个人学习英语的方法和心得体会。有小伙伴留言,对文中提出的学习方法表示赞许,说这一方法新奇但确实有效。既然如此,不妨多聊聊,继续昨天的话题,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说说听力和口语如何提升。

1,一直没学好的粤语

作为一个北方人,我高中毕业就来到广东,到现在已经生活了十几年了。遗憾的是,一直也没学好粤语,想来实在惭愧。从读本科到研究生,接触最多的莫过于同一宿舍里的兄弟,而他们因为彼此的方言都不通,所以只能讲普通话。毕业之后混过外企混过民企,但身边接触的大体是教育程度差不多的同事和朋友,所以大家讲普通话毫无障碍,于是普通话也就成了办公交流的最主要工具。我妻子虽然是广东姑娘,但在家里也跟我讲普通话的。所以长时间混下来之后发现,我的粤语能力毫无提升,而她的普通话能力却进步不少。

所以,虽然生活在广东,我身边的环境却都是讲普通话。这一点要特别感谢身边的朋友们,多谢你们的照顾和支持,用普通话跟我交流。也正是因为身边朋友们普遍讲普通话,导致我的粤语一直没练出来。生活了这么久,依然是只能听听新闻看看电影,让我说,我是死活说不好的。

大学时候就认识一个校友,北方人,读书的时候也不怎么会讲粤语,但毕业之后混入了公务员队伍。刚入职的时候,被安排在了窗口部门,每天接待群众办事,三个月之后,粤语听说读写,毫无障碍,已经跟母语差不多了。

2,英语听说

粤语只是铺垫,英语才是正题。国人经过学校教育所训练出来的英语,常常被嘲笑为“哑巴英语”,只能用来应付考试,而不具备听与说的实战能力。诚然,这的确是教育体系培养人的必然结果。因为教育体系中的学生们,学习的目标是考察满足应试的考核标准,所以能被训练出来的能力,也仅仅是必须被考核的能力,比方说阅读与写作。听力还算是可以被考核的内容,而口语如果想考核,那就太过困难了。因为不方便出题考核,所以没有被列入英语教育的KPI指标,所以也就不会被学生们重视,所以也就不可能练好。这个逻辑,链条清晰明了。

所以,如果想提升听说能力,则必须加大投入,多花功夫。问题又来了,究竟应该如何花功夫呢?是要日积月累,还是应该短期突破呢?

继续套用前文中我所秉持的观点。我认为听说能力的提升,同样需要的是短期突破,而非日积月累。很多人读本科的时候,都有看外国电影电视剧的习惯。日剧韩剧就不多说了,就以英美剧为例,不知各位读者在看了多部美剧之后,是否能够摆脱字幕,直接听懂剧中的对话呢?至少才疏学浅的我是做不到的。

既然要短期突破,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一个短期突破的契机。有朋友跟我说起过他刚到美国留学时候的经历。前一两天,听也听不懂,说也不会说,但因为要生活,生活所迫之下根本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只需短短几天什么都会了。

这个经历,很符合我们的一贯认识。正所谓环境比人强,如果不是环境的倒逼,我们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居然这么强大,短期内听力口语双向提升,其实也并不那么困难。

3,个人经历

接下来谈一小段我自己的经历,进一步论证前文的观点。

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五百强外企的通信技术公司,欧洲公司的中国总部华南区,我的岗位是通信工程师。那段时间里,我国的主流通信技术是3G,而4G等新技术正在测试阶段。公司很重视新技术带来的市场机遇,于是经常会从国外,派遣专家到国内,指导系统测试工作。这些外国专家,对中文一窍不通,所以国内公司必须派人配合,做好本地的接洽工作。

某一次,一个新设备要在国内首次安装测试,公司派遣了一个做研发的工程师来华指导测试工作,交给我的任务就是,陪着这个工程师,全程负责好接洽工作,同时跟着人家学技术。我于是查阅了这个设备的相关资料,然后发现,设备的软件研发地点不是欧洲,而是印度。也就是说,我即将接待的这个外国专家,是个印度工程师。

这哥们无论是外貌还是肤色,都很符合我对印度人民的一贯预期。他讲英语的口音,也同样符合预期,带着浓重的印度口音的英语。

当时我的工作主要是早上带着他去机房,白天工作时段帮着他安装软件,设定参数,调试设备,做好记录,写测试报告等等。中午,带着他在附近的餐馆吃顿饭,周末不上班的日子,我还带着他去了一次广州的白马服装城,买了件衣服。短短几天的打交道,让我充分见识了印度人民的热情。这哥们很健谈,白天很热情的向我介绍设备的诸多技术细节,中午吃饭的时候还会跟我谈谈印度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等。对了,值得一提的是,他家庭出身很好,是印度教的婆罗门世家,以前是掌管着神权的祭祀贵族。到了他这一辈,神权逐渐没落,社会走向世俗化,他于是也就接受了教育学习计算机,后来才成了工程师。读到这里,如果你隔着屏幕能够发出会心的一笑,那么你一定能想象的到,这些内容,他是如何跟我说清楚的,我又是如何听懂的……

那段日子是我的听力口语快速进步的日子。我不仅要学会听印度英语,还要学会接受印度人民的特色的动作语言(body language)。例如我们已经习惯了“点头yes摇头No”,而印度人民的习惯则刚好相反,人家摇头才表示yes。除了动作语言之外,手势语言(gesture language)同样需要适应。仅举一例,传说中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民发明的,十进制进位法的设计是因为人有十根手指头。聪明的中国人民发明了数字手势,可以用一只手描述从110的十个数字,而印度人民描述数字,单手只能描述从15,而超过5的数字,他们习惯用双手。例如数字8,他们会左手出3右手出5,加在一起才是八,绝不像我们一样,拇指和实指叉开就表示8了。

因为项目是有时间要求的,半个月内系统测试必须完成,时间不等人。于是在被迫的情况下,语言交流的障碍也就必须被突破。半个月之后,我的听说能力达到了人生巅峰,听印度英语几乎不用费劲,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不少。

行了,唧唧歪歪两千多字,故事也讲差不多了。结束吧,祝愿各位读者学习进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