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培养孩子自控力,打好管钱的基础

培养孩子自控力,打好管钱的基础

2020-10-18 21:00:00



本文根据讲稿整理,来自“燊垚”投资理财公司沙龙讲座。


课前向俩宝妈丁丁调研,她实说:“培养孩子自控力,打好管钱的基础”,太标题了吧?我知道这个标题俗气,但是话说谁能绕过跟钱的关系?俗气归俗气,好过假装佛系吧。



父母都很关心孩子养育,也为此焦虑,你知道微博上父母关注焦点是哪些吗?会不会这些都是你常挂在嘴边的呢?安全感、早教、敏感期、规矩与自由、情商,还有这里要说的“自控力”。


今天这个主题要说钱,说到钱呢?养孩子的家长没谁敢说自己不差钱,我做心理工作,钱和人的关系是什么,很多到我这里求助的来访者,都会谈及自己跟钱的关系,也为此困扰不已。


不如把视线拉得更早一些,从孩子开始,是不是管钱这个事跟我们的养育方式有关系?是不是有一些养育因素对管钱能力的影响至关重大?这就是今天沙龙主题的源起:培养孩子自控力,打好管钱的基础。


今天的话题从自控力是什么说起,然后,来说说自控力预测什么?同时,自控力跟一个人花钱和储蓄有关系吗?你一定很关心自控力如何训练?这是第三点内容了,我会教给你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但是,你必须身体力行,比如听完讲座后,你会即时开启你的未来计划吗?



你们看见的这个跳水画面很美,是吗?我先跟大家讲一个10年前的故事。


2008年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那一年,我们国家获得的金牌总数位列第一,是吧?有一个中午,我跟一位香港老板在东莞虎门吃午饭,这位老板的工厂做汽车摩托车马达模具,当时电视屏幕正现场直播奥运会实况,话题由此展开。


香港老板问了我一个问题:李老师,你说,你觉得这些运动员他们到底具备什么?跟我们常人不一样?这个问题一下还真把我问住了,老板自说自答:李老师,你知道吗?是意志,他们拥有跟我们常人不一样的意志。


当时我挺尴尬,今天说起这事还颇尴尬,因为“意志”是心理学研究内容,我却说不上来,是不是有些难堪?这位老板讲到的“意志”,你可以给它后面画个等号,等于今天这个主题“自控力”。


后面的延展话题带有八卦味道,香港老板又丢了一个问题,他说:你有发觉香港大户人家,钟意揾运动员?你知道原因系么嘢吗?这一下又把我问住了,他又自己说了:运动员,你谂(粤语读lam2)嘛,基因肯定唔问题啦,但(dǎn)亻系(hěi),佢(渠)kui2的身上具备意志,女明星未必有噶,你话,佢(渠)kui2的识过我的?所以话,佢(渠)kui2的比普通人多钱,有道理噶。



这些书本上看不到的“宝典”,我记了多年,等我读到《进化心理学》,似曾相识啊,哪知道看似朴素的择偶观背后,还能跟科学搭上关系,不是说香港大户人家必然拥有科学择偶观,不如说,是其生存经验无意识教会他们该怎样选择,就是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


进化心理学说,人类赋予男性的首要任务是传宗接代,最好尽可能多,就像电脑程序一样,男性大脑内置了这种代码,他们会循着这样的思路去物色更好的基因,就是更好的妻子,因为这代表着更易存活,更易延续;放到女性看呢?10月怀胎,通常生下一个孩子吧,拉扯成人,要是她找的这个老公不靠谱,后果是不是很可怕?孩子没法抚养成人啊,因此,女性选择男性,会更看重一个男性的性格特点,就是这个人是不是可靠?


回到“自控力”这件事上,心理学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做了一个自控力实验,很多人知道那个形象生动的名字“棉花糖实验”,要是你看了整个实验过程,就知道实验不止用了棉花糖,还有小甜饼、巧克力,为什么选了那么多种类,因为要确保选中食品一定是参加实验小孩最喜爱的食品,这个实验做了50年,直到今天还在继续,你可以再看一遍实验视频。




你看完了视频,就需要打开脑洞猜一猜:要是你的孩子参加实验的话,他/她会是哪种?如果是你呢,你又会怎么做呢?


同样,你可以让孩子从更多种类食品中选择,总之让他挑出自己最喜爱的食品,可以是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饼、小甜饼,奥利奥等等。


要是孩子过了四、五岁了,那也没关系,你换一个他最喜欢的东西,也来做上述两种选择就好,同样,对于你也是适用的。


诚实给出你的答案。


有人会疑惑:一颗棉花糖而已,能预测什么呀?你知道这个实验做了50年,还在继续,应该有足够证据让我们看到是不是?


每隔10年,研究人员就去追踪一下那些孩子,他们还真有了新发现,愿意等待20分钟又多得1颗棉花糖的孩子,意味着他们能延迟满足,研究人员称之为“自控力”,它的正确意思是:愿意为了迟来的好处,牺牲眼前的即时享受。


我在这里做个纠正,国内育儿领域说“延迟满足”的多,能正确解读出本质“自控力”的少,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盛行的一个育儿论调:哭了不抱,饿了不喂,干嘛呢?训练规则、培养延迟满足,殊不知延迟满足的本质是自控力,不是按捺下去自己的需求,更不是不满足自己的需求,靠死扛那是自虐,,读到后面,?


那些延迟满足的孩子,有更好自控力的孩子,他们的未来怎样了呢?


研究人员在每隔十年的追踪中,从学业、升学、工作、生活、家庭、婚姻各方面看,这些人后来更有成就。


比如青春期,这些孩子有更好的竞争力,学业更好,可以总结出以下:

1.学业:SAT(美国高考)成绩

2.自控、挫折:面对困境、面对挫折不轻易妥协

3.自信:不为诱惑所动,注意力好,聪明、独立、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4.自我驱动力:做事用心,规划能力强,有能力达成目标

到了成年,教育水平更高,社交能力也比较强,可以总结出以下:

1.自我驱动力:更有能力追求并达到长期目标

2.自控:更少使用风险药物,体重管理好

3.自信:人际交往游刃有余,适应不同情境,亲密关系更好

以上结果是实证研究得来,心理学家也很想知道这些人的大脑结构会有所不同吗?



对这些人中年以后的大脑扫描,没想到还真的发现不一样,那些能够抵抗诱惑,保持自控力水平的人,你会发现他的脑前区,就是前额叶皮层,更加活跃,这个区域用来解决问题、做创造性的思考,最重要的是,它会克制冲动的行为,这是大脑理性的部位。


没有抵抗住诱惑的人,在他以后的生活里,他都会表现出延迟能力低下,他们的中脑皮层比较活跃,中脑皮层跟我们的欲望、快感和成瘾有关,这个部位也被命名为原始脑。


原始就是更为古老的东西,可以理解为人类基因密码,你从《》里就能找到源头,比如人类七宗罪,第一宗是贪婪,与之对抗的就是自控力。再比如《创世纪》第一篇,讲伊甸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他们的自控力在丑陋的蛇面前完全失败,通过这个神话,其实给我们人类提出了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得面对自控力的挑战。



我猜你搞清楚了,从神经系统来讲,自控力来自于我们大脑的前额叶皮层。


人类大脑很有意思,把它看作一个系统的话,一套是热情绪系统,它主要是受一个像杏仁核一样的东西来控制,这个杏仁核赋予我们热情,让孩子对第二颗棉花糖充满渴望,然后,也是孩子们难以忍受等待的煎熬。



有一部电影《飞越疯人院》,那个男主角本身是个混混,不是精神病患者,但是他以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身份混进精神病院,,做了很多有悖于规则的事情,电影本身带有隐喻,借此抨击拥有话事权的规则,结局令人唏嘘不已,精神科医生们就是拥有话事权的化身,跟规则作对,那就彻底改造你,就给这个男主角施行了脑部手术,切除了杏仁核,这个人就没有情感了,成了一具行尸走肉,比任何一个神秘主义者更活在当下。还有一部电影《发条橙》也科普了这个知识。



与之相对的另一个系统是冷认知系统,就是自控力的控制部位,在大脑前额叶皮层,属于人类进化的最高区域,规范我们的思想行为和情绪,同时也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源泉,会及时阻止我们,这件事情不可以做哦,然后也还可以灵活改变策略,回忆你刚才看到的视频,成功抵抗诱惑的小孩,他们是不是有更多的一些方法,而且是灵活的方法。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著作《理智与情感》,我严重安利你看李安版的电影,所谓理智就是冷认知系统,情感就是热情绪系统,开玩笑讲“你不要头脑发热”,形象生动之中,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你不妨把这部电影看成是热情绪系统跟冷认知系统的交锋,它通过不同阶层的家庭透出的婚恋观给我们更直观的呈现。



插一句,希望有机会我们也可以说说婚姻情感这个事情,也是热门话题啊。


现在,我们把这个实验总结一下:棉花糖实验始于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必应幼儿园,在一个称为“惊喜屋”的地方完成了第一场实验,针对4、5岁孩子,持续50年了,我们可以这么说:生命早期自控力的养成对之后人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老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不是又跟“科学”扯上了。


你或许会问:干嘛非要学龄前,是4、5岁孩子?


想想看,你会有这种印象吗?2岁左右孩子挺烦人的,不好带,刚会走路,摇摇晃晃,跌跌撞撞,还蛮有自己的主意,说道理听不懂,打骂也不管事,到了4、5岁呢,你跟孩子说,咱们做个游戏,他听懂人话了,比如,你说,我们早上从家里去幼儿园,要坐几站啊,是不是有五站路,差不多是个20分钟的样子,就是说,像坐公交车坐了五站路,只要你等到那时,你手上这颗棉花糖没吃,那么,就奖励多一个棉花糖给你,孩子完全听明白你在说什么。



这里又要给父母千提醒万提醒,千万不要在育儿上走入误区,要是你对2岁孩子来搞延迟满足训练,对孩子就是一场灾难,为什么这么说,就如前面讲啊,2岁孩子大脑还没发展到听懂你的意图的阶段,你硬这么做,长期下去,就会直接损伤他的神经系统,到了四、五岁时,这个孩子就更可能是立刻吃掉棉花糖的那个,养育孩子,要信科学。


我在学校里面给十八、九岁大学新生上心理健康课,老有学生问:老师,你告诉我,进入大学以后,我最该学的是什么?我会说:别的我不讲了,最该学的就是如何谈恋爱吧。“爱情”是心理健康课里边的专题之一。


学生不依不饶: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是耍流氓,老师你说对吗?我说:反过来说,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才是耍流氓。学生们一下子就沸腾了,说老师你在颠覆我们三观呢,我说,别急,听我说给你听,刚才讲到大脑前额叶皮层这个位置,就是掌管你的理性的生理部位,要25岁才长好,所以,你凭什么给对方承诺呢?先练习吧。



我也顺带给“早恋”平了一下反,什么叫早恋?你们知道吗?《红楼梦》第25回,林黛玉12岁进贾府,到第90回香消玉殒,15岁,她跟贾宝玉是早恋吗?没谁会否认红楼梦是一部爱情悲剧,同时,它也给我们演示了一个大家族的荣华兴衰。你知道了吧?你没有能力承诺,因为大脑的这个部位都没长好,你承诺什么呢?你硬要说那是承诺,还是头脑发热而为。


回到我们现实生活里面,生活处处需要自控力。



比如,有多少烟民啊?请问你过去立下多少次誓言要戒烟?是不是无功而返?再比如,你们都羡慕好身体吧?练出八块腹肌,练出人鱼线,通往好身材的路途很难走,是吧?


大家都是职场人士,明明第二天有重要事情需要提前准备,可是你迟迟进入不了备战状态,或许你上网浏览了一通新闻,无甚新意,又刷了一遍微信,翻翻朋友圈,寡淡无味,转头又去淘宝下了一单,时间晃过去了,很多人自嘲拖延症、懒癌,实质是不是自控力呢?



带孩子的家长回忆一下六一节,批评孩子了吗?训斥孩子了吗?我相信,每一位给孩子过六一的家长都会承诺:我要让孩子过一个开开心心的六一儿童节。你不会提前把训孩子批评孩子列入过节计划,但是,这个事情就是非你所愿地发生了,你不受控制地发脾气了是不是?


这个情形也可以移植到你的家庭里,随便问任何一个人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他都会脱口而出:我希望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拥有和谐的夫妻关系。家庭真相呢?是不是老上演一地鸡毛?争吵、不满,非你所愿出现在你的家庭生活里,一定有朋友不同意:哪对夫妻不争吵呢?对的,婚姻里的争吵是正常的,这里指的情况是,非你所愿的争吵,并且变成了干扰源,你不希望这样。



如果把那个棉花糖换成金钱呢?要说自控力跟金钱的关系了。


有这样一位来访者,她笑自己:不是说有人会为了一个大牌包包漏夜排队吗?我就是这种人。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过尖沙咀奢侈品店门口,你会为橱窗陈列的商品心跳吗?你能看懂那些门口排队的人吗?


这位奢侈品爱好者会为了一个3万块包包朝思暮想,连夜赶去香港排队买到手上,她明事理:我干嘛不把钱存下来,做点投资什么的,可是,我忍不住,不买回来寝食不安。我这么花钱,不能跟我妈说,她会觉得我疯了。


我告诫自己:不要再买这些东西了,不要买那么多了,买少一点,我也想,我是不是没有享受过好东西,那我这次就买一个最贵的,让自己心疼一下,不过我发现不奏效,我拿到了3万块的,又想5万块的了。



接下来,再做个测试:十年以后的情况会是怎么样?你看到这里有七组图,从完全不重叠到完全重叠,你会选择其中哪一个图?


这个图在测试你现在的自己跟未来的自己有多少连续性?同样也是一个研究,这个研究的结果表明,现在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重叠较多者,最终积累了更多的资产,而且是资本净值。


这个背后还是那个延迟满足发生作用:你能看到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有更多连续性,你就有可能为了未来的自己,而牺牲更多现在的快乐,你会为了更幸福的老年生活储蓄。



你会发现昆虫界也在上演棉花糖实验,《伊索寓言》的一个故事《蚱蜢和蚂蚁》,蚱蜢是即时享乐的那个,蚂蚁及早储备的那个,这则寓言的结局生动再现了它们不同的境遇。


说到这里,你会不会有点着急了呢?自控力那么好,那你快点告诉我:自控力能不能训练吗?又该怎么训练呢?


再把视线拉回那些实验里延迟满足的孩子,跟他们学习,你会发现他们可不是靠硬扛。


第一个策略,俩小男孩用手蒙住眼睛,把头转向别处,尽量不要去看那个奖励物,或者把按铃和盘子向外推,离自己远远的,最后还有一招最厉害的,闭上眼睛睡觉。



实验人员事后问孩子:你怎么可以做到?孩子就这么回答:如果我吃掉,我就只能得到一个;如果我等下去,我能得到两个呀。实验人员还不罢休,他们想测试怎样做会破坏这个孩子的等待,他们跟孩子说:你在等待的时候,就想棉花糖吧。这招很管用,这个孩子会在更短时间里吃掉那颗棉花糖。


第二个策略,要是你训练你的孩子延迟满足,就给他看一幅真实食物一样的图片,必须要跟真实奖励物一模一样。



实验人员也去问孩子:你怎么没有闹着吃棉花糖呢?孩子说:只是图片呀,你不能去吃图片呀。实验人员制造引诱:你想啊,你是不是觉得它们是真的,就在那儿呀。这个孩子会怎样呢,他会更快吃掉棉花糖。


第三种策略,你要学会引导孩子关注奖励物的客观和抽象的特征,比如你可以说,你想啊,那个棉花糖是不是很像一朵云朵,它圆圆的、白白的、软软的。当你用这种方法引导孩子时,相当于把他的热情绪系统转向了冷认知系统,这样,就浇灭了吃棉花糖的欲念。



还有两招更为简单易学的策略。第一招:“如果-那么”计划。


这个策略曾被希腊英雄奥德修斯验证过威力。,也就是奥德修斯,取得特洛伊战争胜利后,历尽10年海上劫难返回家乡,最经典一幕就是经海妖岛,为抵抗女妖塞壬迷人歌声,他跟他的手下说:如果我乞求、咬你们,并让你们放了我,那么你们就拿更多绳子把我绑紧。



你或许听过一个说法: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是形容哪类人呢?搞不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候,学生说:我要好好学习、我要考好、我要多读书;职场人士说:我要超额完成业绩、我要充实自己、我要做最好的自己。,称之为“正确的废话”。


我给学生上心理健康课“学习”这个专题,很多同学给自己定目标,不用等到学期末检验,就在这门课结课之际,请他们再来反观自己跟目标之间距离发生的变化,你就能看到自己定的目标纯属“自欺欺人”。


很多企业主或企业管理人员老在拼命喊叫“打造执行力”,搞得学校都焦虑了,把“执行力”都纳入教学了,没有启动行动力,讲什么执行力,那是空谈。


给你示范一下“如果-那么”计划。


如果我想对你发脾气,那么我就暂时走开;如果我开始感到愤怒,那么我就开始深呼吸,并从一百开始倒数;如果晚上想吃点甜食,那么我就先从一数到一百。你可以变出更多你自己的句式。


简单易学的策略还有一招,我给它命名:一休来决定。



人很奇怪,给自己拿主意,很容易拍脑袋冲动而为,你使用的是热情绪系统;可是,我们给别人拿主意时,却会表现得很理性,这时使用的是冷认知系统。打个比方,你的朋友来跟你痛诉万恶的婚姻生活,你是不是都会说:哎呀,劝和不劝离,好好想想,这事要慎重考虑,不能感情用事。换了你自己,保不齐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完全沉浸在痛苦和愤怒中,无法自拔。


你的做法是什么?当你面对抉择,面对诱惑,锁定一位你认为最理性的朋友,赶紧问问自己:假如是这个朋友的话,他会怎么选呢?


父母有一些雷区不可涉入,这样做,就是损害孩子的自控力。



成年人或老年人还有机会吗?要用成长型思维看这个问题,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最后,再回到我们自身上,我做些什么帮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今天这个主题了只提到了自控力,实际上要是从全面的角度说养育孩子这个事,该上升到“性格教育”。性格教育包括什么呢?

乐观:我永远保持进取,即使事情变得不好

毅力:无论什么事情,一旦开始就一定要完成

自我控制:我集中注意力,不被其他事物干扰;即使被批评或被挑衅,我也要保持镇静

热忱:我怀着兴奋和能量去适应新的环境

社交能力:我能够尊重别人的感受


在我看来,养孩子本身是个天方夜谭的故事,再加上一千零一夜都讲不完,我个人比较秉持的观点就是养育孩子,要从自我教育开始。


最后,也要打消大家的疑虑,训练自控力,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跟训练肌肉一样,或者,如同练习弹钢琴,只有一个处方:练习练习,再练习,直到它成为自动内在的一个奖励。


为什么我特意强调这点呢?请你跟我一起做一个测试(略),这是我的老师教我的,意在告诉你:你想要的改变,真的很难很难,但是值得。


最后,再回忆《蚱蜢和蚂蚁》:你会做那只即时享乐的蚱蜢,还是做那只延迟满足的蚂蚁呢?


妈妈解童心

养育孩子,始于自我教育




识别二维码,直接打赏本文作者呗!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