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城市格局,读完畅快淋漓!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城市格局,读完畅快淋漓!

2021-10-06 01:49:06

广受推崇的微信公号,点击上面蓝字“金融五道口”一键关注。喜欢此文,请分享给朋友们看看

一、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城市格局,读完畅快淋漓!


作者:水木然  ID:smr669


每天都会在网上看到各种城市排名:GDP排名、房价排名、各种指数排名等等,都是用一堆数据下结论,基本都是泛泛之辈的夸夸其谈,或者人云亦云,毫无可读性。


中国依然处于发展大浪潮当中,城市格局是由经济结构变迁决定的,而且变化日益微妙,如果不能从深层次上分析这个问题,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数字”表面。今天我们就剥去一层层外皮,将真相呈现的一览无余!



1、“省会独大”现象


首先,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事实:在中国,凡是沿海的经济发达省份,都会有一个“经济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要比“省会”城市高。自南向北依此为:广东的深圳VS广州、福建的厦门VS福州、江苏的苏州VS南京、山东的青岛VS济南、辽宁的大连VS沈阳。


也就是说,,这叫“政商分家”。,经济才能真正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第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果,沿海省份经济硕果累累。


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凡是经济欠发达的内地省份,本省经济就会出现“省会独大”的经济现象,比如:湖北的武汉、湖南的长沙、四川的成都、安徽的合肥、陕西的西安、山西的太原、新疆的乌鲁木齐、云南的昆明等等。这叫“政商不分”,,这些地方的经济往往是依靠“行政”手段堆砌起来的。


这就是“内地”跟“沿海”的区别,经济结构不一样。“省会一家独大”和“两个城市遥相呼应”相比,很明显后者更具协调性、分工性,当然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倾斜导致的。


而我更想说的是:对于制定政策的领导而言,为什么那么多内地的省级领导依然看不到这个问题呢?


比如安徽,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举全省之力建设一个“合肥”。凡是去过合肥的人都知道,论及外表它算是富丽堂皇了。但是一个省会的富丽堂皇跟该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没有任何关系!更何况,合肥本地人均收入其实很低,也不能跟其外表成正比。


究其本质,是地方领导们太喜欢、太在乎自己的家园了,因为他们都是住在“省城”里的。他们难道不明白:要想使一个省的经济水平得到发展,必须“政商分开”,,商业的归商业。选择一个城市作为“经济中心”跟省会遥相呼应,这叫分工明确、定位精准,这样既出政绩,老百姓生活又能提高。切记:乱炖是做不出好菜的!


安徽如此,四川、湖北、湖南、陕西、山西都是如此!OK,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有些省会生产很富丽堂皇,而该省的百姓却很穷了吧。所以大家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要看新闻、不要看数字、不要看高楼。我感叹的是:如果没有开明的思想,没有足够的大局观,这些地方会一直落后下去!


2、真正的一线城市


弄懂了上面的问题,我们再来看看整个中国。如果把中国看成一个大省份,,经济中心就是上海,你看这分工多么明确,所以改革开放才30年就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经济成就。


首先,北京和上海到底谁才是中国第一大城市?这个大家不用再争论了,是北京。因为“金融五道口、金融纵横谈”微信公众平台早就给出了后台分析,北京永远都比上海多大概三分之一左右,当然这里仅从人口多少而论的。


那么,北京因何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的呢?



这里就必须有深层次的分析。我们知道,中国城市发展基本上都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而中国上一个阶段的改革开放,其发展方式其实就是“权力经济”。


北京——权力中心


中国上一个阶段的改革开放,其实不是完全的开放,只是开放了一部分权力,依然有很多权力是没有外放的。因很多地方政府、企业办事都得跑到北京来审批,之前的“驻京办”就这样产生的。全国的钱都往北京送,全国的有钱人都想往里挤,北京房价能不高吗?


同时,北京垄断了全国最得力的资源,包括全国最高端的教育、医院、文化等等资源,导致很多人的理想只有在北京才能实现,“北漂”就这样产生的。


这种绝对的优势导致在北京的很多人心态都是“扭曲”的,随便见一个人,都说自己认识这个认识那个,这也能干那也能干。腰里不怀揣着几个亿的项目,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当然,北京享受了全国最优质的资源,也呼吸着全国最肮脏的空气。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接下来就将解决权力的问题。: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再加上反腐的强化、审批流程的缩减、政府职能的转变。


中国将迎来下一个崭新的时期:今后的企业家将更加注重创新,而不是搞关系,政府更注重服务和搭建平台,而不是掌控和指挥。


这就是中国上一阶段的经济体制问题,再加上发展速度之快,导致北京之大实数世界罕见,其各项隐患和大城市病,也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定位而减缓。


上海——金融中心(PS.上海银行存款数远低于北京)


全国的钱都往北京送,然后这些钱都送到上海运作。。准确说上海应该是“金融中心”。


所有的商业模式发展最后,就是钱如何生钱的问题,这就是金融的本质,它位于食物链的最高端,所以上海人均GDP永远是最高的。只要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不动摇,永远都是最富裕的城市,这是定位决定的。




这些钱运到上海后就需要钱生钱。因此上海的金融公司多如牛毛,在那里最普遍的工作是“理财顾问”和“理财经理”,她们是怎么开拓客户的呢?最开始是去百度做推广,后来是微信摇一摇,最后是去跟大爷大妈一起跳广场舞。


上海人眼里都是钱,所以会更加物质和现实,上海的小资情调和虚荣也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适合成功之后再来运作和挥霍的地方,它缺乏对成功过程的欣赏,也就是缺乏对勤奋的认可、对年轻人的包容。


而这一点形成了上海最严重的诟病:太缺乏创新和创业精神了,为什么我们要提到这一点,因为这一点才决定着一个区域未来。


这就是深圳和上海的区别。


深圳——科技中心


科技最讲究的是什么?就是创新!


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如果你想读懂中国历史就去读北京,如果你想读懂中国近代史就去读上海,如果你想读懂中国现代史就去读深圳!



中国电子类、家电类、智能产品往往都分布在这里,深圳的南山,基本上聚集了中国的所有科技巨头,其实要看“中国制造”的水平和前景,就看这座城市的创新能力了。


在深圳的大街上,你很少看到老头老太,整个中国正在老龄化,唯有这座城市依然是年轻人的天下,这其实也是深圳的一个优势条件。


这就是北京、上海、深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一线城市的原因,它们各有各的定位,北京代表的是权力、上海代表着资本、深圳代表的是科技三者各司其职,各领风骚。


很多人说一线城市节奏快,压力大。但是一线城市的服务性质和消费结构的完善,却是其他地方不具备的。


另外,在一线城市打拼更多的是依赖你的能力,然后去碰撞各种机会。而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你的老家的那个县城,更多的看你的背景和出身,相信这一点很多人深有感触。


肯定有人说了,那广州呢?


广州是怎么衰落的?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重要的规律,中国近代史上,无论是开放港口、、还是改革开放,都是从广州一带开始的。这充分说明了广州的开放性,有著名的十三行、广交会等等,这里就是中国贸易的桥头堡。广州自秦朝开始,、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种情况持续到了近代。


然而到了现在,无论是从GDP总量、增速、创新还是产业格局上,广州的风光越来越暗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究其一生,广州这位武林高手一生遇到了三个对手,分别是上海、深圳、和杭州。


在近代,上海是中国是对外开放的后起之秀,抢了广州商埠的风光,在中国近代迅速崛起;


在现代,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台面,抢了广州的开放政策,并且中国只有一个省份有一线城市,而且这个省份还有两个一线城市,那就是广东。所以广州和深圳必然摆脱不了兄弟相残的命运。




而当下,杭州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发源地,又抢了广州的对外贸易份额,并且线小交易越来越往线上集中,阿里巴巴的交易额已经超过四川省,这给传统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广州正在失去“开放”的灵魂。看一个城市是不是足够的包容,你跟当地人交流就能看出来。你在广州跟本地人交流,听到的往往是粤语。而在深圳跟本地人交流,听到的基本是普通话。谁的包容性更强?可见一斑!


大家看明白了吗?定位决定未来!


杭州之所以能取代广州,就是因为它定位精准!把电子商务作为支柱产业,意味着重新制定一套交易规则,无论产品是谁生产的,我就把最合适的产品第一时间送到最合适的消费者手里,内销有淘宝、天猫,外贸有跨境电商,杭州的电子商务改写了商业格局。

  

    所以:有句话说,少年强,则中国强。


    水木然今天引申一下便是:


    权力强,则北京强;

    金融强,则上海强;

    科技强,则深圳强;

    贸易强,则杭州强。

  

    那么排名呢?在中国权力永远最大、金融位于最顶端、科技改变未来、交易决定经济。所以未来中国城市的前四强排名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



3、城市产业链也是财富产业链


继续详解地域经济格局,我们就必须要弄清一个概念,那就是产业链。中国“传统产业链”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以纺织服装为例做一个说明:新疆的“棉花”先运到山东,在山东做成“纱线”,山东的“纱线”再运到“江浙”做成面料,这些面料再运到广东做成“服装”,然后再贴上各大品牌的标签,我们身上的每一件衣服都是这样做出来的。


从“棉花”到“纱线”是初级加工,这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从“纱线”到“面料”是深度加工,需要染色、漂染等各项功能的检测,而从“面料”到“服装”则需要设计师的创意注入,然后才能成为一件衣服。最后就是“品牌”运作,经过品牌方不断的营销和宣传,最终成为各类人群追逐的品牌服装。


大家发现没有,在这条传统的产业链中,从低到高依次是:新疆、山东、江浙、广东,这些区域的经济水平依次递增。


这就是定位决定的,你所处的环节越高,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就越大,以脑力劳动为主,获得的收益就越高。你所处的环节越低,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就越低,以体力劳动为主,往往都是粗放型的生产。


从产品角度来说,品牌运作就是产业链的最高环节,比如我们使用的苹果手机,虽然都是富士康生产的,但我们从来不会认为它是“中国制造”的,这就是品牌的神奇之处。这也是中国经济的瓶颈,沦为给别人代加工的地步,处于整个世界产业链的低端环节。


从商业角度来说,金融才是产业链的最高环节。无论是服装这样的快消品,还是服务行业,很多品牌都把总部设立在北京,赚到了钱再送到上海运作(上海股交所)。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就是这样来的:


新疆—山东—江浙—广东—北京—上海。


究其本质是这样的:


材料—加工—成品—品牌—金融。


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有时先天条件更容易决定一个区域的定位,比如几乎所有的“资源强势区域”都处于“经济洼陷区域”。比如内蒙、新疆、山西拥有很多优越的原材料,羊毛、矿产等等自然资源,无论你的养殖、开矿技术做到多么极致,却永远只能处于“资源”这个最低端环节。




而江浙和广东往往其实都是土地的贫瘠之处,他们只有从事商业活动的才能维持生活。这就好比一个人天生拥有“坐享其成”的老本,往往“不思进取”。而一个人如果生下来“一无所有”,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


4 、我想到了人生


有时候真的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你生下来就处于某个环节。你的环节定位既跟你的区域有关,也跟你的背景、环境、学识、能力有关。无论你在某个环节做到多么极致,永远还只能停留在这个环节。


比如很多人从技术员做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特级工程师,依旧还是技术工人……其实很多道理都是如此,真正的改变现状是“跳出去”,这需要你能从更高的高度看待一系列问题。


除了先天条件之外,后天政策也是一大驱动。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就是把一些政策给了沿海城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这五大计划单列市,就是这样产生的。


它们自南向北分布,这种外力性的“政策驱动”在上一个改革开放阶段发挥着巨大作用,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城市发展格局。


但是,这种“政策驱动”在接下来的格局变化中将逐渐失灵。中国的城市之前是投资驱动,今后必须依靠城市内生驱动力。这也就是使我们说的,中国今后的发展,行政干涉的作用会越来越弱。


比如:,后来深圳特区现代化的大都市。1990年4月,,后来浦东后成为上海经济的引擎。


2003年,中国又在曹妃甸画了一个380平方公里的圈,辅之以2万人口的首钢整体搬迁。但自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填海造陆超过23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高峰时期号称日均投资4亿元,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它不仅承载着唐山城市和产业双重转型的“蓝色之梦”,更被视为重塑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之举。然而大规模的投入建设了十几年之后,这个“圈”却不灵了,曹妃甸陷入鬼城风险,平均每天要偿还的利息高达1000万元。


直到现在,像天津和重庆这种依靠政策介入的城市,依然像“老汉拉车”一般。我们整天看到两座城市的新闻,官方给的GDP数字也很高。但是这些都是表面,其实探讨一个区域或者城市的前景,我们只要推敲一点就可以:这个城市的定位究竟是什么?它有没有内在的张力?


的确,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这一点可怕到你所在的区域也可以成为制约你发展的条件。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只有一种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它就是互联网!如果没有互联网,中国(包括世界)依然会按照既定的秩序运转,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将这一切规则都打乱了,下一个希望又到来了。


比如杭州的电子商务改写了商业格局,包括我们上面讲到的产业链。我为什么要说那是一条“传统产业链”,就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它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如今一个品牌的诞生完全是另一套逻辑,我在新书《时代之巅》有专门章节探讨,这里不再详细探讨了。


放眼四望,未来的社会财富不再只是产品,而是数据和信息。谁对接了消费者的需求、谁掌握了消费数据、谁就在书写商业规则,中国倒闭了一批又一批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只能是一阵暂痛而已,就像新生儿即将诞生,总会有临产疼痛一样。


总之,中国的未来依然充满各种变数,城市格局依然会动荡。但有一点不会变,就是定位决定未来有很多城市定位很模糊,你提到它往往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这就好比一个人各方面都很平庸,属于泛泛之辈,你怎么看好的它的前程?


还有很多城市摇摆不定,今天说自己领先中部崛起,明天喊着要融入长三角,这就好比当你发现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干时,其实他什么都干不好。而当你发现一个什么都干不了时,却总有一方面,是什么人都比不了他的地方,只是你还没有发掘到它的潜力!


所以,当我们无数次暗暗立志之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而生?


(本文不代表金融五道口立场)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支付稿酬,谢谢!投稿邮箱:fivecrossing@126.com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金融五道口公众号

致读者:由于“你懂的”各种不确定性,金融五道口经常被动失联。欢迎朋友们关注我们的备联号——金融纵横谈(ID:finance515),每天更新。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金融纵横谈公众号,金融五道口防止失联号,每天更新内容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博弈人生公众号

感谢您对“金融五道口、金融纵横谈”的关注

我们的用心

只为您的投资更轻松


更多精彩及时的金融资讯,尽在金融五道口

申请方法:加群主微信(lidai5188),注明姓名+机构+职位


/商务、招聘合作,QQ:3231171196/

延伸阅读:


深圳楼市的最大秘密:到底有多少房子


作者:看房君


深圳到底有多少住宅存量,相对于目前2000万左右的实际人口,房子到底够不够住,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此前,一种说法一直广为流传:由于存在大量的非法建筑,深圳不缺住宅,深圳缺的是有清晰产权的合法住宅。事实真的如此吗?


近日,市规划国土委主任王幼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深圳违法建筑的详细情况:


截至2015年底,全市违法建筑共4.26亿平方米,同比减少近200万平方米。其中历史遗留违建3.87亿平方米,2009年6月2日之后违法建筑3936万平方米。从功能分类看,住宅类建筑面积1.76亿平方米占41%,工商类建筑面积1.94亿平方米占46%,公共配套类建筑面积0.07亿平米占2%(其中,学校类318.66万平方米、医院及医疗设施类64.44万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0.49亿平米占11%。


至此,一个关键的数字终于浮出水面:深圳违法建筑里的住宅,总面积是1.76亿平方米。如果按照20平方米容纳一个人,足以装下880万人口!


那么深圳的合法建筑到底有多少?在《深圳统计年鉴-2015》中,记载了1990年以后深圳成规模的商品房竣工面积(见下表):


表一:近年深圳商品房竣工面积


从1991年到2014年,住宅类商品房竣工面积约为9164.62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总面积约为1.25亿平方米。住宅类的占比约为73%。


另外,1990年深圳房地产开发面积约为133.41万平方米(见表三),按照73%的比例,当年住宅类商品房面积约为97.38万平方米。


2015年,是深圳房价的疯涨之年,新竣工的住宅面积也不容忽视:深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商品房住宅类竣工面积为202.37万平方米。


表二:2015年深圳商品房施工与竣工面积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推算,在深圳自1990年到2015年,一共建成了商品住宅面积约为0.95亿平方米。由于1990年以前深圳商品房供应量非常小,按照500万平方米计算,一共是1亿平方米。


表三:近年深圳房屋竣工建筑面积


除了上述商品房住宅,深圳还有大量这样的房子:它们属于非房地产开发项目,多为政府建造。包括办公楼、住宅、城市配套设施。其中住宅包括廉租房、福利房、微利房等,随着世事迁移,部分此类房屋所有者的产权从绿证换成红证,拥有了完整的所有权。


根据表三,从1979年到2015年,我们可以算出深圳非房地产开发项目面积约为1.75亿平方米。按照73%的比例,可以推算出住宅类面积约为1.28亿平方米。


也就是说,深圳住宅分为三大类,一共4.04亿平方米。


1、违法建筑,也就是所谓的城中村、小产权房之类,一共1.76亿平方米。


2、商品住宅,一共1亿平方米。


3、廉租房、福利房、微利房等政府、企业建设的住宅,累计大约1.28亿平方米。


曾有好事者计算北上深等大城市的住宅价值,说超过了美国的物业总市值。那么我们不妨根据上述数据,算算深圳住宅到底值多少钱。


违法建筑由于没有房产证,不被金融体系承认为资产,所以暂时不计算,两类合法住宅的面积为2.28亿平方米,按照市场均价5万元人民币计算,约为1.7万亿美元,或者11.4万亿人民币。这跟有些人估算的深圳住房市值超过22万亿相比,显然差距非常大。


如果计算上办公楼、商场、城市配套设施,估计总市值也不会超过15万亿人民币。当然,这没有算上全部违法建筑。


4.04亿平方米的住宅存量,2000万的实际人口,深圳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0平方米。如果从“活着”的角度观察,深圳目前的房子基本够用。但如果从“正常”角度(人均30平方米)看,则缺口高达2亿平方米。


目前上海住宅存量大约6.2亿平方米,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为2400万人,人均面积超过25平方米,显然比深圳宽敞一些。


此外,深圳三类住宅的存量,带有极强的“个性色彩”:违法建筑的住宅(1.76亿平米)>非商品房住宅(1.28亿平米)>商品房住宅(1亿平米)。在其他绝大多数城市,恐怕应该是商品住宅第一,非商品住宅第二,违法建筑第三。


来源:楼市参考(本文不代表金融五道口立场)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支付稿酬,谢谢!投稿邮箱:fivecrossing@126.com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金融五道口公众号

致读者:由于“你懂的”各种不确定性,金融五道口经常被动失联。欢迎朋友们关注我们的备联号——金融纵横谈(ID:finance515),每天更新。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金融纵横谈公众号,金融五道口防止失联号,每天更新内容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博弈人生公众号

感谢您对“金融五道口、金融纵横谈”的关注

我们的用心

只为您的投资更轻松


更多精彩及时的金融资讯,尽在金融五道口

申请方法:加群主微信(lidai5188),注明姓名+机构+职位


/商务、招聘合作,QQ:3231171196/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