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成都内参:一名“港青”的成都流浪记

成都内参:一名“港青”的成都流浪记

2021-08-02 23:13:27

当车队驶进成都市区经过天府广场再进入人民南路时,我很仔细地察看窗外景物,尝试找回32年前的记忆,可惜一景一物完全改变了,一切非常陌生。


日前,外国驻香港领团、商会,加上媒体代表一行40余人,,进行为期五天的访川之旅。我也随团,想找回“那些年”的感觉。

1986年初夏,我来到了人生交叉点,一方面个人感情出现问题,职场发展也不如意。于是,我就提起背囊离开香港孤身上路,在广州买单程机票到成都。其实我也不知为何要到那里,只知道很多港青都去了那里。

踏进成都市区,找了一家沿江的旅店租下一张床铺,就立即到江边喝茶,果然听到很多熟悉的粤语声,而且有人把我唤过去加入他们的龙门阵。

这班人原来也是彼此刚相识,一位是在加拿大长大的香港人,一位刚加入九巴公司工作,另外两女孩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同学,刚开始放暑假。五个人很快就成为知己,并决定一起经红原去九寨沟。

我最初拒绝参加,因为当年到成都并非只为观光,而是要为自己的前途作规划。面前已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跟随许多港青的步伐,从成都出发去流浪,目的地包括西藏、尼泊尔、印度;或南下到云南,再进入中南半岛等。

另一条路则是出国留学,当年我在职场不如意,主要原因就是英文水平差。然而,去外国的开销要比流浪大很多,而我的积蓄根本不足够,勤工俭学的日子肯定比流浪辛苦很多。

结果,我还是去了九寨沟。回到成都后仍然碰到不少港青,但经打量一番,发现他们除了仍说粤语外,已找不到任何港青的影子了。无论男孩女孩,都披头散发,衣衫褴褛,尤其脚上穿着的“白饭鱼”(白布鞋),竟变成“功夫鞋”(黑布鞋),身上还发出一阵异味。原来,这是他们流浪一年多后的“战绩”。

虽然这些“流浪者”的心灵都很满足,纷纷向我道出旅途上不同的动人故事,很是吸引人,但有人为了完成旅程,不但用相机换食宿,还把身上穿着的名牌牛仔裤也高价卖出。就算山穷水尽,有人还想继续出发,竟然没有返回香港的计划。

经过这次成都之旅后,我找到了答案,一年后再次提起背囊,这次的目的地是西澳洲的柏斯。跟成都碰上的港青不同,我最需要的是提高个人在职场的能力,因此还是留洋更实际。

四年后,从澳洲返港工作,虽然有很多机会到大陆出差,但竟然没再去过成都。这次重临故地,除了看到市容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另一感受是,在成都再也找不到成群结队的港青了。虽然成都街头已有逾百家港式茶餐厅,但它们早已融入了成都本土茶馆的味道,不仅有香港奶茶,也多了飘雪、普洱的身影。

其实,成都和香港还有很大的关系。刚上任不久的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是香港前主任,跟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私交甚笃,两人已相约下月中,借汶川大地震10周年纪念活动,在成都见面。

而且,占地1578平方公里的天府新区中,“川港设计创意产业园”已被列为雁栖湖国际文化功能区重点项目之一,极可能会在下月中正式签约。

不过,无论官方的关系如何友好,川港的合作前景又如何广阔,关键是,今天的港青已不像他们的前辈那样喜欢“从成都出发”了。这数十年的变化,实在令人唏嘘。


注:本文作者为易锐民,发表于联合早报《那些年 从成都出发》,“成都内参”配图。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