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粤语兴亡,匹夫有责

粤语兴亡,匹夫有责

2021-08-26 22:33:38

#讲开又讲#

      前天小编出差,同事随口问我会不会讲粤语,我开玩笑回应:“识少少,扮代表。”

      接着同事便喃喃自语:“我家小孩现在上幼儿园只会讲普通话不会讲粤语,有时候我跟她对话,我都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不知道怎么用普通话表达。”

       我点点头,嗯,感觉现在在广州,讲粤语的人越来越少了呢。

       

       小编出生在云浮新兴(虽然以前归肇庆管辖)的一个县城里,严格上来说并不属于粤语核心遍布区珠三角的一份子,但后来在肇庆成长生活,从小看香港TVB长大,初中还一度被粤语歌曲之王EASON承包整个青春,所以对粤语还是有一定情怀的。


       对于粤语濒临灭绝的可能,我也深感痛心。想想在大学里,日常交流用得最频繁的是普通话。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和同学,为了尽快融入这个大家庭中,都不约而同地使用国语。有时候遇上几个讲粤语的同学,亲切之余又有些陌生,有几次对话的时候中途竟然会不自觉切换回普通话,尴尬又别扭。


       记得初二的时候,跟家人去了香港游玩。在一家餐厅用餐的时候,坐在我们旁边的一位香港人主动同我们搭讪,“你们是大陆人上来这边旅游的吧?”并还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当地的景点,末了,他还补充,“现在好多香港人都在学讲普通话啊,就不用你们学粤语了”。

       我记得对方身穿西装,拿着公文包,应该是上班一族,可能学习普通话是帮助他事业发展的一个必要因素了。

        

       不过,当时香港市井民间还是随处可见用粤语写的广告牌,随处可听的粤语吆喝,“行过路过毛错过”。而在地铁上,听的最多的恐怕便是“唔该”同“sorry”了。

     

  

     归根结底,粤语在社会上的需求越来越小了。

      而归根溯源,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成了我国的基本国策,从此以后“推普”活动便从娃娃抓起。


     与此同时,粤剧的生存境地也不容乐观,除了粤剧的表演形式和内容的因素,粤语本身的的语言也会对粤剧的推广有所影响。  

       而另一方面,香港娱乐圈日渐式微。但小编觉得这不都是香港的错,要说为什么现在式微,不如说为什么当年巅峰。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香港娱乐圈的巅峰期,大概延续了40年,是整个大中华区的娱乐中心,没有之一.。而当时的香港可谓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日本战后重建、、、越南内战,香港的竞争力是空前的。当然,那个时期的香港电影质量也是杠杠的。

       同样的,广州本土节目《外来媳妇本地郎》和《七十二家房客》也是遇到了相似的瓶颈。



      但是,愚以为粤语只是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的使用频率上有所降低。毕竟作为现代化大都市,广州必定要吸纳众多外来人口,这其中有大量不同方言的人汇聚在一起,为了生存和交流,客观上人们会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这样无疑能体现一座城市的国际化和开放包容。然而在二三四线粤语区城市,普通话的使用不一定比粤语广泛。就例如肇庆端州区,我日常去公众服务场所消费的时候,服务员基本都是讲粤语。哥哥在肇庆当医生,工作时也是用粤语。不过也可能在某些特定的场所是使用普通话的多,只是我比较少接触。


       想起高三做过的一份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要求围绕粤语方言与国语普通话之间的关系论述二者如何发展。当时老师教诲我们,二者求同存异,互相促进。前者象征本土文化,承载民族情怀与记忆;后者代表国家形象,联系国际交流与发展。


     《中国有嘻哈》的冠军GAI就是对自家方言爱的深沉的代表了,小编也有注意到广州本土也有类似的粤语歌曲选秀节目,或者粤语小品之类的节目,例如《粤韵风华》同《笑口组》,看得出来广州有在很用心地保护和珍惜本土文化和方言。

       Anyway,希望粤语方言能像国语普通话那样延续不断啦~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