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资讯 >页纸故事 | 交换香港新体验

页纸故事 | 交换香港新体验

2021-02-07 23:21:37

从2017年8月到2017年12月,我在香港度过了五个月的时间。期间也会偶尔回家,属于内地和香港来回往返的人。在香港遇到了很多人,也尝试了很多东西。回来之后,会有朋友问起我在那边过得怎么样。我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五个月,总是很难用一个好或者不好来概括。不过,有人说,可能是因为经历得多了,心态就会变,但是初心是不会变的。


初到香港


其实去香港之前会有很多的忧虑。之前有交换生说“去香港不是英语有进步,而是你会充分体会到你的英语有多垃圾。”当然,后来也的确有遇到一些很搞笑的小插曲,比如,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会有点听不懂老师的英语(当然带有中文口音的英语,我是听得懂的);比如在pre的时候,那个女生一直在笑我的语法结构,但是我们也很愉快地一起改过来,大概就是我用中文告诉她我想说什么意思,她用更加明确的英文写下来的方式。很多香港的文件都是英语的,之后也慢慢习惯了。



歪果仁舍友


我的舍友是外国人,她的名字叫Fabi,来自瑞士。刚开始我是很害怕的,因为坊间流传着外国人总是会玩到很晚才回来的等等一系列妖魔信息。但是实际上,我的舍友比我早睡,捂脸。

很有趣的是,两个国家的人交流四个多月,触及到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I am fine.Thank you.And you?"的程度。我们会在凌晨两点的时候,讨论学校发生的事件;也会在厨房讨论食谱,是的她专门买了一本中华传统烹饪书籍。

有一天,她跟我吐槽她报的一个粤语班。她说,学粤语为什么要一个一个音跟着老师读,超级awful,然后我告诉她我们英语也是这样学的,然后她就说,怪不得你口语没那么好。(哈哈哈哈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后来,她让我教她两句粤语,分别是“你好靓仔。”“你电话号码几多?”希望她现在还记得吧,毕竟我帮她注了音哈哈哈。



宿生会


在学校总是会有Local和内地学生之分,但是其实大家相处得挺友好。其实香港的学习氛围的确是因人而异,会有很多夜猫子每天去玩,然后也会有很多宿舍生活的牵绊(比如有楼会、宿生会之类的,真的要大赞一下宿生会,每个楼层的装饰还有一些活动,都是宿生会和楼会举办的。

那段时间恰好是宿生会要竞选了,因此Hall的两个内阁开始紧锣密鼓地宣传,每天早上七点多就在楼下rap和向出门口的每一个人问好。这也是我从未见识过的热闹。


参与义教


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封关于STEM Program的报名email。我当时非常忐忑,一方面当然是很想试试,另一方面也是怕被拒绝。可能是命运的眷顾,我成为项目组的1/9,也是唯一一个学中文的交换生。后来我才知道,这个STEM项目更多的是常识科那边学生报名,但是这次跨学科的教学,也让我打开了新的世界。

其实stem课程也让我很大收获,我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很熟悉义教和团队活动了,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第一次去的时候很尴尬的,因为是三个导师带七个孩子的形式,所以还是会比较尴尬的就是导师的分工。第一次去的时候,我和kristy一起去,然后全程下来都是她在说话,我就静静地看着,然后到最后还是会有孩子问我你叫什么。挺GG的。但是后来因为kristy和Helen很多时候都没空,很多时候都是我知悉全程所以我来lead的情况,所以其实后来我有慢慢地去参与到孩子小组活动里面。

项目组的处事风格是很执行型的。比如在最后一天结束礼,本来是一个全职的员工当礼物小姐的,但是因为她穿的东西不适合,所以就被换下来了。这虽然只是一件小小的事情,但是其实在我的心里有很大的触动。


学术严谨


在香港的这段期间,我见识了大师之大,也对学术更加的严谨。在小组pre的准备期间,在读的一个女生告诉我,参考文献后面哪些地方要用斜体,哪些地方要用正体,要全部改过来,不然老师看到会大扣分。

每一个课程,每一篇论文都要查重(similarity),也让我养成了一种提前几天上交论文的习惯。因为一旦重复率超标,就要重新修改,再次上传却要再等一天才能看得到更新的重复率。这种精细又基础的学术,只是入门级别的学术研究基础,接下来的路还很长。


后记


在香港遇到很多各种类型的人,有遇到性格很暴躁也稍显刻薄的人,也会遇到很有义气的人。这一程有一个遗憾是,我没有成功去深水埗派饭。希望如果下次可以去香港的时候,可以做到吧。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