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新闻 >《无问西东》里那些打动我的地方

《无问西东》里那些打动我的地方

2020-11-17 22:11:33

《无问西东》已经去影院看了两遍,第一遍看完就想要回来写观后感的。可是过了这么久,越来越不敢写,也越来越不敢不写。零碎地说几个印象深刻的情节和画面吧。

一时竟不知该从何说起,好多画面立刻涌入眼前。最喜欢的就是“静坐听雨”的场景:

当屋顶窗外的雨声已经完全淹没老师讲课的声音,当老师竭力大声也无法让学生们听清的时候,遂在黑板上写下“靜坐聽雨”,转身端坐,袖手凝神。一袭长衫,一介布衣,满脸平和,满目从容,就是乱世最美的风景。黑板上的四个字挺秀丰润,风骨尽显。

这个时候,沈光耀推开窗子,让我立刻想起“开窗放入大江来”的豪迈。不就是大雨吗?既然防不住你,索性迎接你。

窗外,大雨滂沱,天地间一片绿意,水边是一位穿蓑衣持钓竿的渔翁,一派“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悠然。

这一串镜头,充满了东方的智慧和禅意,太美!

物质条件如此艰难的时候,我们在这些人身上、脸上,看到的不是抱怨、苟且、绝望,而是坦荡、平和、洒脱。

和这个场景相得益彰的,是敌军轰炸机下,师生们围在一起学习恐龙骨架,饱含深情地朗诵泰戈尔的诗歌,传承着知识和文化,一样的不忧不惧。从容于心,淡定于行。

和站在泰戈尔身后的大师们一样,他们潇洒自信,磊落坚强。战火纷飞中,他们从未惊慌失措,传承着做学问的热情,和做人的坚毅,散发着那个时代令人着迷的气息。

以前对王力宏没什么感觉。这次在电影里真的觉得他帅!眉宇间充满着信念、青春、积极、阳光等一切美好的词语。颜值高、家教好、成绩好,会武术、会写字、会画画、会野外抓蛇,看一眼就认识1922年欧洲生产的第一辆全钢车身的道奇……祖上荫积下的荣光足够他度过平安喜乐的一生。

这样的一个“富家子”,却在战火与血泪中,承担起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从心底给出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毅然投笔从戎。谦逊却不软弱,豁达而不退缩。——这是那个时代的风貌。我想他不是忘了曾经在母亲面前的誓言,而是不能不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


他甘冒危险和惩罚,绕远去给孤儿们空投食物,还给孩子们表演“晃晃”;他在漫天的炮火中,平静地、微笑着,对战友说:“回家。”望向远方,说:“妈妈,对不住。”然后,驾驶战机径直俯冲向敌舰,与之同归于尽。明明是奔一场劫难,最后那眼神却像是赴一场盛宴。他之前给了我们多少美好,此时就给了我们多少悲痛。他的速写本里,也有那些旗袍少女的背影。不是他冷漠,不是他不喜春光美好,而是山河破碎,他只能胸怀家国。

说到王力宏,怎能不说到米雪。她的高贵、优雅,她给孩子的精神自由,比战争年代里的巧克力和蜂蜜还要珍贵。相信所有看过电影的人都会被她的这段话感动: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我对粤语的全部了解,都来自上学时香港的粤语歌。似懂非懂的粤语念白,平添了几分亲切,让这段话值得被听了再听。

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她对孩子的爱不是每天给他煮冰糖莲子,不是亲手给他织一件毛背心;不是给他每一餐绿色无添加的蔬菜,不是让他光宗耀祖……而是让他做自己,让他享受生命的乐趣。

献出生命的沈光耀虽然没能如父母所愿,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却也做到了对自己的真实。

“三代五将”的牌匾之下,母亲依然高贵优雅,却显得那么渺小和孤独。——余生,她要如何度过呢?

只出场2次的管家,也是不卑不亢,身怀绝技,气度不凡,令人见之忘俗。月下谈话的场景,不仅美,而且慧。

这是我最喜欢的故事。尽管炮火连天,但大师云集,每个人都充满信心、希望,每个人都昂首挺胸。知识分子和山野村夫,莫不尊重知识、呵护文化,只为中国弦诵不绝。


吴岭澜时代,我喜欢清华园里那个出来张榜贴成绩的老校工。有人成绩优秀,有人不及格。老校工用北京人特有的那种闲散的语调,淡淡地说:“能考到这里的,以前都是第一名。这次没考好啊,别往心里去,下次再努力呗!”——他从时光深处走来,带着豁达告诉年轻人:岁月且长,下次再努力!

旁边站着看榜的人,未必能立刻听进去。但身边有这样的人,是难得的幸运。一个不怕输、输得起的人,才有可能赢。

正在看榜的吴岭澜虽然英语和国文成绩优异,却在为物理成绩不及格而懊恼。他无疑是个好学生,因为他“把自己交给书本,心就是踏实的”。

梅贻琦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是这些日子。”而真实就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和喜悦。

经历了内心的迷茫、寻找、泰戈尔的演讲、梅贻琦遥遥的颔首,吴岭澜完成了转折,顺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界认为的正确,最后成为西南联大的国文老师。

然后,在下一个时代里,吴岭澜在警报中的茶水房里,淡淡地对沈光耀说“哪有学生不走老师走的道理”,镇定地拎起一笼鸽子。此时的他,和上个时代启发他的大师们一样自信、从容,并引导下一代年轻人追寻自己内心的真实。

吴岭澜的这一场,我最喜欢两个画面:

几个学生身着干净素朴的大褂,肃立在一片大雪中拉小提琴,地上是斑驳的树影。

另一个是在晕黄的窗下,梅贻琦和吴岭澜对坐。两人娓娓道来,坦荡宁静,温柔敦厚。

两个画面都漂亮得像个童话故事,又像一篇舒缓的散文。


章子怡在影片中真是惊艳,她两条麻花辫、明媚的笑容,就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然而她肆无忌惮的美,引来了身边人的嫉妒。如果她懂得收敛一点,会不会在最困难的时候少一点被落井下石。

陈鹏抱着王敏佳,说:“我什么都不怕,最怕你掉的时候推开我,不要我给你托底。”我也跟着他们落泪。他们爱情进程中的一枚印章、一朵木刻花、一盒雪花膏、一盒金灿灿的银杏叶……小小的礼物里都有大大的心意,无以言表,也不必言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恋爱时的自己。

陈鹏的憨厚、质朴、深情,都很美。不过我更动容于他在从大西北回来的火车上,摘下帽子,看着因为核辐射而脱落的头发,无言地笑笑,又若无其事地把帽子戴上。而有的人看到这一幕,轻盈地笑着说:“学理的人都秃顶。”

这一代学人,把自己的青春、健康、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原子弹事业。他们究竟有没有懊悔,有没有不甘?现在的人们似乎很难如此理想主义。——但,这能作为我们嘲笑他们的理由吗?因为自己做不到就不相信?难道不应该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吗?一个时代,连对英雄的崇敬和尊重都没有了,才是最无望的时代。

许伯常老师和师母的这一段,比陈鹏和王敏佳的爱情故事更让我唏嘘不已。师母跳井的那个瞬间,每个人都像许伯常老师的叫喊一样撕心裂肺吧。

许伯常老师在婚姻中当然有很多错,我知道,但不想一一批判。我想说的是:在爱情里用道德来要求甚至要挟对方,用讨好、辱骂、殴打,都换不回爱,甚至得不到恨——得到的只有轻蔑和冷漠。刘淑芬绝望地说:“你让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放手啊!他不想娶你的时候就放手啊!离开那个不爱你的人,也许在下一个转角就能邂逅那个对的人,然后遇见一个更美好的自己。很多在爱情里不舍得放手的人,伤害的其实是自己,得不到成全的也是自己。

当然,洒脱的离开,很难。至少,刘淑芬做不到。


就写到这里吧,第四个故事不说了,张果果没有给我如前几个故事般强烈的震撼。以他的条件(他有足够的个人能力和物质条件),坚持正义,帮助四胞胎家庭,并不很难。

最后想说的是:对这个电影,网上好评和差评针锋相对,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瞧不起谁。我不想说服那些差评的人,也没有瞧不起他们,只是心里替他们遗憾,浪费了这么好的东西。差评的人多以挑剔的眼光看情节和技术上的硬伤,比如吴岭澜的转变过程,比如情节的套路。我却觉得艺术上的真实、美感,给观者的感受更重要。仅仅像看侦探推理故事一样,看了开头就去推测结果,就浪费了好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太可惜了。

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真实,不敷衍自己。

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写在后面

  • 选图片、上网确认台词……断断续续写了7个小时,正文部分3249字。还有很多没说尽没说透的,实在是力所不能及了。一直以来都特别喜欢民国时期的大师风骨——最喜欢的,怎么写都不满意。(所以我至今不敢写苏轼和黄药师)

  • 我那么喜欢静坐听雨的场景,大概还因为想起我曾经也在课堂上领学生听雨,深深共鸣。(见链接《白露听雨》)

  • 两次看电影的时候都觉得这个场景里中间的那个演员特别熟悉,却想不起是谁。后来在网上看到有人说是86版《西游记》里扮演白龙马的,忽然就充满了喜感!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