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新闻 >百年前的上海话广东话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告诉你

百年前的上海话广东话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告诉你

2023-05-25 17:04:50


字典里能看出大智慧。

钱钟书


汉语方言特征消失速度加快、濒危方言进一步濒危的情势越来越严峻。濒危方言一旦被其他强势方言完全替代,也就意味着自己在汉语方言中彻底消失。


我们如果不将这些移民的方言特征抢记下来,不将移民的语言演变过程记录下来,再过几年、几十年,这些移民的方言极有可能逐步濒危, 进而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因此,及时采取方言保护措施, 全面准确地保存相关方言资料信息,无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吴永焕)



早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大批西方来华的传教士在中国土地上,翻译出版了大量的汉语方言及其通俗教义,编写出版了种类繁多的方言和方言学著作。



本次小编推荐的便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重拾百年前西方传教士沪粤方言著作之善本,整理、编纂并出版的《晚清民初沪语英汉词典》和《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

方言词典了解一下?


得来不易,且看且珍惜

西方来华的传教士认真精细地记录了多地的汉语方言口语,在广度、深度和科学性方面远远超过当时国内儒生自己所编的方言学著作,也是同时代的其他文献所不可比拟的。


遗憾的是,


这些中国方言学著作现在散藏在国内外各地的市级、大学图书馆或者藏书楼中,长期以来不受重视。只有少数研究方言学的学者以个人之力每到一地就去寻寻觅觅追踪搜集,搜集工作本身也十分艰难。



可喜的是,


我社主持专家团队历经数年,搜集了存放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的1901年版孤本《英汉上海方言词典》,以及散落于各地高校图书馆的1909年版《法粤词典》善本,参考了民国初年的再版通行本,重排重印了《晚清民初沪语英汉词典》和《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并将其出版。


国家支持,大师加持

本系列图书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由方言研究名家钱乃荣先生倾情作序并推荐。


钱乃荣教授在总序中写道:“两部词典作为见证近代中国沪、粤两地方言在西方语境影响下流变的活化石,通过语言这一重要的文化载体让我们得以窥见近代以来沪、、社会文化之递嬗,为沪粤语方言的历史性研究、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综合研究,乃至晚清民初整个中国社会生态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 

方言学者钱曾怡指出:“虽说语言发展是缓慢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鉴于方言调查的难度和汉语方言的地域跨度, 相比之下,记录方言的进程并不能跟得上方言特点消失的速度。”


显然,从方言保护的角度出发, 抢记方言材料,有效保存方言特点信息,是急需抓紧的工作。


保护方言,传承文化

此次再版的两部词典,《晚清民初沪语英汉词典》涉及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文化、科技、生产活动等各个方面的词汇,并采用罗马字母制定了沪语拼音方案。


《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收录了丰富的广东方言口语词汇和常用表达,用与法语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母制定了粤语拼音方案,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粤语词句、语音语调,同样具有颇高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作为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瑰宝,当代沪语方言和粤语方言中的词汇、语音及语调,、社会文化之递嬗,是研究近代以来在西方语境影响下整个中国社会生态新陈代谢弥足珍贵的财富。



这两部词典的出版,不仅让读者得以窥见百年前两地方言真貌,也为进一步深化两地方言的历时性及共时性研究、厘清汉语方言在近代化浪潮中的流变脉络,夯实中华民族汉语语言文化、培育世界语言文化共同体做出了积极贡献。



钱乃荣教授认为,经济能全球化,文化不能单一化,而应该多样化。


“以前认为普通话好,方言不好,其实不尽然,方言的词汇十分丰富,来自生活,正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宽松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往往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钱乃荣说。


《晚清民初沪语英汉词典》和《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的出版不仅是对两种方言的保护,更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




这两部词典

在亚马逊,当当,京东

均有销售

对方言感兴趣的朋友们

可别错过噢~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