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新闻 >在一线城市,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外地人

在一线城市,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外地人

2023-05-25 17:04:50

广受推崇的微信公号,点击上面蓝字“龙门”一键关注
龙门
Longmen518
龙门聚集了一批在事业、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精英人士。他们已经获得了财富自由、身心自由,或者正努力行走在追求自由生活的路上……
关注龙门,就是关心您的生活品质!

文章来自香港第一自媒体人Spenser

前几天在外滩和一个朋友喝江风,看着年后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略显感叹地说道:“上海的外来人口真的是太多了。”


“你是本地人吗?”我随口问道。


“不是。”他顿了一下,抬起头看着我的双眼,非常严肃地说:“但是,在一线城市,上海也罢、北京、深圳也好,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外地人。”


随后,他给我讲了个故事:

在他还是菜鸟的时候,到上海某知名咨询公司应聘,一切都进行得比较顺利,直到最后那名女总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是上海人吗?”


他想了想,诚恳地说:“我家在上海。”


“问你是不是上海人?”女总监没抬头,又问了一遍。


“不是。”说完这句话,他起身就走。


今天,他担任普华永道的高级税务经理,年入超过当初那个总监一倍。


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你可以不是上海人,但你从来不是外地人。



1


 一线城市凭什么叫一线城市


说句实话,一线城市的崛起,对于北京来说,是厚积薄发,天子脚下嘛,。上海广州则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良好的历史积淀,很快这部分人靠着市场经济,“先富了起来”。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连接港澳台,这个过去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科技与世界对接之中变得繁荣。


好的经济环境带来了更好的投资,更好的投资吸引了更多的冒险家们、创业者们,就在马太效应之中一环套一环,最终一线城市成为了国家的顶梁柱。


于是,这里有了世界最牛的跨国企业,最一流的大学,最好的公共工程,一线城市终于名副其实。


中国一线城市共同的特点是都在东边,北上广深,各领风骚。


一线城市牛逼的共同点,都是产业的牛逼,带来GDP的飙升。


四四方方的北京城,卧虎藏龙。中国最牛逼的软件产业和最苦逼的程序员们带着微软、IBM这帮行业巨头们扎堆在西边的中关村,东边的国贸撑起第三产业的一片天,激情四射的公关男们坐在奥美、阳狮的红蓝办公室里,常年飙着京片儿骂客户。老大哥们带着媒体广告公关指点江山,风头一时无二。


再看看一江两岸的上海,上海多年以来制霸中国金融,沪深指数,一直沪市在前,叱咤风云。


陆家嘴的咖啡馆里飞来飞去的话题都是上百亿的生意,到张江高科逛一圈,不经意间就跟科技公司CEO擦肩而过。四大像四颗钉子,分别钉在环球金融中心、外滩、新天地和恒隆广场,最贵的地皮,定制化的办公室,完美圈画出中国最核心的金融圈。


我呆着的深圳,则是包揽了劳动密集型的电子制造业、新兴互联网企业,南山的办公室没隔多远就是腾讯、百度、华为……


提起广州,每次跳一跳都会记起倍受马化腾宠爱的张小龙,和衣食父母的微信总部,它辐射东亚、远销非拉的进出口贸易产业雄霸东南入海口。


投资银行永远不会去三线开办公室,没有一线行业的地方,便成不了一线城市。



2


一线城市,和超一线的人才


一线的行业,和一线的人才,就像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一样,你很难说清楚,到底是先有了牛逼的行业才吸引了牛逼的人才,还是先有了优质的人才,才在这里打造了顶尖的产业。


多亏了黑河腾冲这条可爱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市场永远不会枯竭,在这里我可以给一线城市的人分个类。


1、本地人


本地人,就是传统意义上生长于一线城市,读一线学校、参加一线高考、毕业当公务员、进国企、银行混饭吃易如反掌。


家庭亲戚在优秀的城市环境中不断开枝散叶,带给本地人超多的资源与助力,可以说是手眼通天。


举个例子:

北京朝阳一百三十平,要卖1600万,你家要是朝阳老户,二环拆到四环、四环拆到六环,先不提这拆迁款,光是改建、新建的房,就够三代人吃一辈子的了。


资本时代找个靠谱儿的平台去做投资,年息百分之八的产品,放三百万补偿款进去,年薪二十万,就是眨眨眼。


拆迁户们拿钱生钱,创造的GDP早把创业狗们甩在身后了,这样迟早能搬回二环,嘲笑通州的苦逼中产。


2、外来务工者


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线城市的房门岂止是铁打的,简直是坦克的装甲板,要想撬开一间,比登天还难。


城市产业生态链暗藏玄机,务工者构成的秘密也在其中。


基础劳动力,环卫、城建、物流等体力劳动者们,干着最脏最累的活,拿着一笔稍微可观的血汗钱,等到建设的成果出现了,他们也就歇业回乡过年,在一线扎根的念头,从不曾在脑海里闪现。


同理,咱们办公楼里的小白领也是务工者,七八千的工资跟人合租还成,熬在这里想要买房就是难上加难,回家过年,过个几年也就不来了


对他们来说,扎根一线,不敢想,也从不需要想


他们没有留下的压力


3、价值存于此的一线人


一线城市之所以伟大,一线人的奋斗是功不可没的,基金经理东奔西走、广告狗拼命加班、贸易公司彻夜不眠。当第一缕曙光打破一线城市的黑夜,有的人打着哈欠去上班,有的人则刚刚下班,心里还盘算着什么时候去上班。


他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明白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残酷,同时他们享受这样的规则,永远以更高更强来要求自己。


一线城市屹立在一线,一线人战斗在一线城市的前线。


头两种人是每一座城市都必不可少的,汗水和努力浇灌着他们的成长,加上了第三种人后,神奇的化学作用则让一线城市脱颖而出,地标大厦越盖越高,变着法儿地玩着竞争游戏。


那些三四五线永远不会遇见的压力,只是一线人的日常。



3


“外地人”三个字,只会扎到玻璃心


在一线生活,有些不公平的规则的确让人无奈,可我从不觉得自己是外地人。


比如,在上海的大型民企、国企、政府银行之类的地方,使用频率最高的工作用语就是上海话,但这有什么关系呢,想在这里混,学着听懂不就行了。


方言在一线城市里,是本地人们筑起藩篱保护既得利益的第一道屏障,很多人在面对方言横飞的圈子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自卑与愤愤不平,自己贴上外地人的标签,红着眼睛开始盲目仇视。


其实本地人筑起藩篱的原动力,是恐惧而不是恶意,是刨根问底后突然发现,在这间办公室里,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他最后的底牌,就是这几句本地话了。


与一线土著们打交道,有个秘诀就是学上几句简单的方言。在上海,我把“你好”说成“侬好”,到了北京则是“您吃了没”,广州深圳则适用“嘞吼”,简单的方言很快就能为你打开方便之门,省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毕竟有的人除了那本户口,也没啥比你强。


一线职场也有一些既定规则,既残酷又简单,我给你提炼提炼,不过就是一句话:别老想着休息。


我的助理,大年三十给我发来一条微信,本来还以为是拜年,打开一看居然是催我批业务。一线城市的地铁站里,每个人都脚步匆匆,神色紧张,要是可以,他们都巴不得用跑的。


人们在地铁站里的平均步速,把一二三线区分开来,一线人,永远都是走得最快的。


大多数在一线找不到立足之地的人,都可以归结为不够努力,并且内在戏精。


他们每天一边空发着心疼自己的感慨,一边抱着手机往嘴里塞薯片,盲目地将失败归结于投胎。


心灵强大,就不会用抱怨和毫无理由的软弱将自己隔绝成孤岛。


要在这场残酷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是不要自我强加白眼,果断拒绝外地人的标签。你能悬梁刺股背英语,怎么就不能学点粤语京腔上海话呢。


我在香港打车的时候,司机天天嫌我粤语差,听不懂我的目的地是哪,可这也没耽误我继续打车啊。


当别人说你是外地人的时候,无非是觉得你人生最初的20年地域条件差了些,他们不能决定的是,未来20年,谁能够走在前。


如果你毕业了以后,特别害怕让别人知道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那你很可能是成功了。而动不动就把自己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挂在嘴边的人,多半……


同样的道理,当你内心有一点抗拒别人说你是外地人时,说明你正在接近未来。


毕竟,你应该不希望,当某一天别人问你有什么优点时,你掏空脑袋,只能够说出一句“我是上海土著”吧。


房价高的地方,本质是,人值钱。一线城市的本质,是超一线的人在拼命。


在户口本比不过别人的时候,靠自己就是最大的机遇。


-THE END-

● 作者:Spenser。公众号Spenser的二次学习日记(ID:spenserandhk) : 金融圈的职场老司机,世俗的伪文艺男中年,这里是60万城市新青年的思想聚集地。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Longmen0815”洽谈,添加时请注明“商务合作”字样,谢谢合作!
【版权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24小时之内删除处理。
龙门
经典财经,启迪生活!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开启智慧之旅……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