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新闻 >涨姿势!粤语发源地不是广州,竟是这里...

涨姿势!粤语发源地不是广州,竟是这里...

2020-11-20 21:41:00

很多外地来的民众,甚至广东本土人,一说到粤语发源地第一时间可能就会想到广州,但小编却说不!你们都错了,真正的粤语发源地是这里,对,就是这个被遗忘多年的岭南古都——封开


封开地处粤西边陲,西江经济走廊的中部。东面与德庆县毗邻,南面与郁南县接壤,东北面与怀集县相连,西北面与广西苍梧、梧州市、贺州市交界。素有“两广门户”之称,是通往“珠三角”及大西南的“咽喉”之地,是粤语的发源地!

下面由小编带大家一起领略封开的文化


一、从粤语称谓看封开文化地位



粤语,民间亦称“白话”、“广东话”等,在美洲华埠则被称为“唐话”。而“广府话”、“省城话”这两个俗称则专门指旧广州府地区(今广州及周边南番顺地区)、香港、澳门、梧州地区的粤语,范围比“白话”概念小,现在一般称为“广州话”。


在中国境内,广州及周边城市,人们习惯称粤语为“白话”或“广州话”等。在大量港澳同胞居住的地方由于大多数原居地为广东一带,多自称为广东人,故大部份曾接触操粤语的广东人一般称为他们所说的就是“广东话”,而普遍操广东话的广东人都无暇解释本身并无心情去介定或向他人仔细解释自身操的就是粤话。自身为广东人就顺理成章讲广东话。东莞和深圳、省内其他地区的人们称之为广州话或白话;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粤语使用者因所住区域并非广东,通常称自己所说的粤语为“白话”。这里“白话”专指粤语,意义与国内其他省市的“白话”概念并不相同。海外华人社区和中国其他非粤语省市普遍使用“粤语”或“广东话”这两个名称。


“广东话”这一名称一般在港澳、海外华人、中国内地其他省份人士使用。但要注意的是,“广东话”并不是在整个广东省普遍使用(如客家人和潮州人一般分别说客家话和潮州话);另一方面,它又会在广东省以外如广西一带通用。所以两广本地人,无论母语是否为粤语,一般不用“广东话”这个名词。粤语在中国大陆的使用范围并不仅限于广东省,也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粤语使用者一般没有“广东”认同,普遍不以“广东话”指称粤语;而“广东话”这个名词指代意义亦见模糊,无视其他非粤语的广东方言如客家语、闽南语等的存在。另粤语的发源地究竟位于广东境内还是广西境内学界尚有争议,因两广之分始于宋朝,而粤语形成和定型的历史远在宋朝之前,彼时尚无“两广”之分,固确切的发源地难以确证。“粤语”的“粤”字来源不是“广东省”简称,而是古代岭南的“南越国(南粤国)”,因此“粤语”不等于“广东话”。当然,就如美国人也会称呼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为“英语”一样,“广东话”这一名称虽然概念不清,但因为在港澳、海外华人、中国内地其他省份人士普遍使用,所以它依然有它的意义。


尽管封开是粤语的发源地,但粤语却被称为“广州话”,足可以看出大家对粤语发源地的误解。广州被误解为一直是岭南的首府,所以被误解为粤语发源地也不足为奇。事实上,广州是在唐永徽六年(655年)才成为岭南首府(也就是广府)但此时,粤语早已成形甚至已经相当成熟。封开作为粤语发源地,却饱受轻视是有原因的。


封开所在的西江流域,在隋唐时进举的人数占广东的21.7%之多,到了宋变成15.8%了,元就成8.7%了,最后明清只有6.3%5.1%。文人的大幅减少,直接导致文化的衰落。因此,曾经辉煌一时的岭南文化发源地——封开——也渐渐受到了忽视。而广州就因为它的历史契机,顺利地被误解成粤语的发源地;有操着一口流利的粤语的广府人的广州西关也就被误解为粤语的根源之地。


由此可以看到,封开作为粤语发源地,它的文化并未受到重视!


二、从粤语的形成看封开文化的渊源



讨论粤语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粤语从何而来。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古代岭南“百越”语言,这不合乎事实。粤语确实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中原一带的“雅言”。


  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直至赵佗建亢南越国时,也采用百越土著的服饰和生活习俗,讲百越土著的语言。可见雅言并未在岭南通行,只是出现了少数面积很小的“雅言岛”。雅言在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今封开和梧州),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杂缯等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经南流江——北流江和鉴江——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再经贺江——潇水输往中原。中原传入的雅言通过商贸活动而逐步通行于这一带。


由此可以知道,封开的语言革命极有可能是发生在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灭南越国后。从此以后,雅言就开始在广信重地(封开、梧州)以及西江流经的其它地方发展壮大。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11年封开的文明高度已经与北方有一脉相承,人们也开始学着使用、通用雅言。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2000多年里,西江流域的文人、名人层出不穷。


东汉时期,一大批文人学者以广信为阵地,开展文化活动,设馆客授生徒。其中最突出的是经学家陈元和士燮。当时就有不少中原文人慕名前来,以讲学为业。这些文人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使用的是有汉字作为记录符号的雅言。土著居民在学习文化和汉字时,也就学习了雅言。在没有相通的文字语言的情况下,各部落之间也不约而同的借助雅言来相互沟通。这样一来,雅言便在广信一带深入人心。


如此一来,粤语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并以广信府为源,在西江流域扩散开来,形成了如今的广东省内纯粹属粤语或主要讲粤语的县市达47个,占全省面积三分之一以上。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语的县市有24个的局面。足可以看出封开文化在粤语的形成中的历史地位之重。


三、从粤语的发展历史看封开文化变迁



(一)从粤语成长看封开包容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动荡,许多中原人为了逃避战乱,举家南迁。而且有许多人选择了肥沃的西江流域。岭南地区汉族人口大量增加,大大促进了汉语的传播和发展。这个时期粤语已经表现出与中原汉语较大的差异。这个时期可以称为粤语长大成人的时期。


粤语能在广信发展,说明了我们广信人对外来人的接纳与包容。对外来文化的理解、接受和包容。也正是这样,使得自己的文化能够在一定的时期得到不断地更新、不断进步。为粤语的成长、成熟塑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隋唐时期,广州成为粤语的中心。众所周知,广州的“原点”和城市中心在人民公园至城隍庙一带,南越王宫和历代州郡治所均设于此,然而,广州话以西关音为正宗。原因何在?回顾历史,便可知道,广州自古就是得天独厚的内外贸易港口,及至隋唐,更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和国际大都市。而当时广州两大内港都在城西:一个是光塔码头,在今光塔街附近,是外国商船停靠的口岸,码头周围是外国商旅云集的“蕃坊”。另一个是兰湖码头,在今流花湖附近,是广州最早的内河码头。兰湖是古代广州第一大湖,湖区范围东起双井街象岗脚,西至洗马桥(司马桥),南止于西山,北到唐代回教先贤墓,积水面积近一平方公里。从兰湖流出的驷马涌向西注入珠江,由西江及北江进入广州的船只,通过此涌进入兰湖,停靠于兰湖码头。在大庾岭道开凿之前,西江及其支流贺江、漓江是广州连接中原的主要通道,因此停靠兰湖码头的船只也主要来自西江。码头附近建有津亭,是专门用于接官的地方。津亭周围景色优美,吸引过不少文人到此游览吟咏。此外,广州的寺院也集中在城西。随着广州经济文化地位的迅速提升,来往商贾、旅客及移民与日俱增,兰湖码头一带成为居民密集的商业区,通行于西江中游和南江流域的粤语迅速传入,在此与各地语言交汇融合,形成广州话。


,文化中心也由原来的广信移到了广州。随之发生变化的自然就是,南下的文人骚客不再集中去广信,广信的文化教育也渐渐不受重视,当地人也比较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但这并不能抹杀封开灿烂文明的光辉,这时候莫宣卿以两广第一个状元的身份出现在历史的大舞台上,为封开文化历史添上光辉又有力的一笔。同时也印证了,封开文化是岭南文化的先锋。


(三)从粤语大冲击看封开文化之独立


在宋朝,中原地区开始受到胡人的大肆入侵骚扰。在这种情况下,汉语渐渐被“胡言乱语”影响,正统的汉语开始变得嗲嗲的。而在南方(主要是两广地区),人们依然操着平时说开的汉语。就在宋朝,粤语与普通话的差别渐渐分隔开来,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宋朝时期,粤语重心基本已转移到广州。但它能保持较多的汉语成分,是两广地区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时,封开的粤语基本已经成熟,而且进入了相对比较稳定的时期。


元明时期是中原的汉语受到大冲击的时期,很多地方的汉语都不能保持汉语的原汁原味。甚至有的地方为了迎合(或者说不得不迎合)统治者,完全抹杀当地的原语言。两广地区因远离京都,而且当地人有较强的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感,坚持将粤语保卫战进行到底,粤语就得以幸免,在大潮流中依然屹立前进。


鸦片战争后,中国又进入一大批外国人,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化再次受到大冲击。作为通商口岸的广州自然不能全身而退,因此在广州等沿海城市融入了许多新生词汇(比如说“巴士”、“的士”等),这严重影响了粤语的纯化。同时,又有一批南下的官人、文人来广东(主要是广州),自然也会带来许多轻音的普通话音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保存有很多浊化音的粤语。而在西江、贺江的交汇处——封开,、经济和地理位置正好给了它一个庞大的保护伞,使它幸免于难。封开的交通、、经济不发达恰好没有多少带有外来语音的人到来,使得它保存了广州等发达城市的粤语所没有的古音古气、原汁原味。封开文化业进入了较为封闭的时期,这也是自我保护的行为。


(四)从文化大融合看封开文化之落后


在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加上与港澳地区交流日益频繁,使粤语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在海外华人社区,粤语是一种使用最多的语言。随着香港文化大举北上,一些粤语的词汇也进入了普通话。但无论粤语如何“强势”,它始终只是汉语的一种方言,它对民族共同语的影响是有限的,而民族共同语对粤语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推普”工作全面展开的情况下,粤语正逐渐向普通话靠拢,当然,这种变化是缓慢的。


文化的融合,自然带来的是无限的知识的交流。广州等发达地区在把传统文化发扬出去的同时,也把先进文化引进来,因此其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封开这种封闭(或者说是被封闭[1]),不再是自我保护,而是一种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甚至它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我们需要与外界的优秀文化相辅相成、共谋利益才能让封开文化更加繁荣辉煌,因此它只能一边回顾昨天的光辉历史,一边以消极的态度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1] 在交通便捷的时代,水上交通不再有优势。封开的陆上交通并不发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封开与外界的交流,故说“被封闭”。



四、从粤语发展经验谋封开文化发展



粤语从原始的古雅言经历了几次南迁的颠沛流离,而且从“五胡乱华”开始一直受到胡人语言的冲击,近代又受到外语的影响,但它依旧以飒爽的英姿屹立在世界语言的大潮流之中。其中,无不体现出操着粤语的人们的坚强与智慧。他们无时无刻不秉承着“乡音不改鬓毛衰”的训言,而又时时刻刻瞄准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抓住机遇使自身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粤语历史最值得借鉴的就是谋发展。封开文化不应该被历史光耀隐藏了如今的不足。发展是当务之急,封开只有抛开历史的光环,才能进入更加光辉的岁月。


读完这篇文章又涨姿势了吧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娱学——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分享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