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新闻 >心存故里 情系桑梓——记粤语相声大师黄俊英

心存故里 情系桑梓——记粤语相声大师黄俊英

2023-05-25 17:04:50

建议在连接WIFI情况下收看


在已经过去的80年里,无论身在何处,不管是颠沛流离,抑或已经享誉南粤;无论是在舞台上谈笑风生,还是在案几上走笔挥毫,他始终在心中紧紧记着两个字:罗定。


尽管他在这里生活的时间不足两年,这里也没有给他的少年留下很多美梦和快乐,他一生的辉煌荣耀也不成就在这里,但他始终无法忘记这两个字:罗定。


他就是给故乡带来无限欢乐与笑声,一直热心家乡文化建设的粤语相声开拓者和领军人——粤语相声大师黄俊英。



从素龙“培仔”

到广东“笑爷”



黄俊英祖籍罗定市素龙镇,在老家的族谱中,他有3个名字:黄建培、黄居正、黄俊英。黄建培是他的原名,跟从字辈,黄居正是学名,黄俊英是艺名。小时候,人们都叫他培仔。黄俊英1936年出生于广州,6岁那年,为躲避战乱,他跟随着家人辗转逃难,历尽艰辛,回到了老家罗定素龙。


在家乡那段日子,国家山河破碎,人民温饱难继,培仔和家人也忍饥挨饿。父亲不忍看着儿子跟着自己挨饿,曾教他去“蹭饭”。那次,饿着肚子的培仔,走了老远的路到叔父家“练字”,以期等到他们开餐,可以跟着吃一顿饱饭。可是,直“练”到眼冒金星,也未见开饭,原来,他们早已吃过饭了,他只好饿着肚子又回到家里,父亲问他是否“蹭”到饭吃,他瞬间眼泪直流……现在,每每忆及那段辛酸往事,黄俊英仍会“眼湿湿”的情难自控。正是童年苦难的经历,培养了黄俊英刻苦耐劳的天性,成就了他不屈不挠的品质。16岁那年,他师从著名粤剧演员罗品超,他至今仍然清楚记得罗品超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培仔,未学艺,要先学做人。”这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在跟随罗品超的那6年里,黄俊英起早贪黑,苦学粤剧的基本功,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他说自己后来结缘相声,开创粤语相声,纯属“偶然”。其实,这个“偶然”与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甘人后的个性有很大关系。当年,他“转岗”到曲艺团到北京参加汇演,立即留意到了北方相声的魅力,并萌生了把它“移植”到南方的念头。想到就干,他从改编北方相声入手,到独立创作粤语相声,经过一番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和努力,终于练成了把粤语演绎得天花乱坠、淋漓尽致的真功夫。


他于1983年创建并担任首任团长的粤语相声艺术团,更是把欢笑送入了千家万户。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曾在云浮硫铁矿大降坪露天广场观看过黄俊英与杨达这对“梦幻组合”的精彩表演,当时可谓万人空巷,现场的欢笑声响彻云霄——在矿场值班的工友说,他们也能听到山脚下如雷鸣般的掌声和欢笑声。当年从素龙走出去的“培仔”,早已经功成名就:国家一级演员,,“当代岭南文化名人五十家”之一,“羊城十大笑星”之一,广东音乐曲艺团团长,广东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音乐曲艺团艺术指导、澳门相声艺术学会名誉会长……


近年来,黄俊英老当益壮,人气更加鼎盛,每每刚一上场,还未开口,只是几个动作眼神,就让全场笑翻了天,于是,人们又给他起了个雅号——“笑爷”。


从“培仔”到“笑爷”,流逝的是时光,获得的是功名,可在黄俊英心里,始终不变的是乡情。




,始终是他带给家乡的最好礼物



黄俊英曾经坦言:“引人笑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至今,他对那次回家乡表演的尴尬,仍“耿耿于怀”:当他兴冲冲地回到家乡,和拍档杨达在台上卖力地甩出一个接一个的“包袱”后,台下的观众居然鸦雀无声。有些沮丧的他问大家为什么不笑时,乡亲们的回答让他哭笑不得:“都唔知你地在上面讲乜(都不知道你们在上面说什么)?”原来,当时家乡还未普及电视,乡亲们习惯了罗定本土方言“能古话”,听不懂广州话。自此,每次回乡,他对唐代诗人宋之问从罗定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乡时写的那句“近乡情更怯”有了特别的体验。


每次回罗定演出,他更加精心准备,充分考虑罗定的乡音乡情,以期带给乡亲们更多的意外和惊喜。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2016年罗定稻米节晚会上,黄俊英和搭档何宝文献上了原创相声《罗定稻米好》。在观众捧腹大笑的背后,谁能想到,这位年届八旬的艺术家,为了创作和表演好这个节目,在台下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黄俊英看来,没有什么比看到乡亲们开怀大笑更开心了,那些谈工作时一脸严肃的老领导,也常被他几句妙语就“逗”得忍俊不禁。而罗定乡亲对他与日俱增的喜爱和关注,也时常激发他的灵感。有时,演着演着,就会临场抖出绝妙的“包袱”。现在,他每次站上故乡的舞台,既感到有压力,但更多的是激情。他知道,欢笑,始终是自己带给家乡的最好礼物。


从创立相声艺术团至今,黄俊英已经记不清回罗定参加过多少演出和出席了多少活动。他一直认为,宣传罗定,褒扬罗定,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他先后回罗定出席了多项大型活动:黄俊英艺术幼儿园动工庆典,罗定市艺术高级中学挂牌,连州中学建校60周年校庆,2016年罗定市稻米节……他出席活动时,往往会带给乡亲们很多意外和惊喜,如在罗定市艺术中学,他和老搭档何宝文即兴为学生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晚上,到体育馆演出时,又临时决定与罗定粤剧团团长梁钰合唱《花好月圆》,引来满堂喝彩。


在家乡,年轻粉丝们更加热情。在活动现场,经常是“寸步难行”,被“围、追、堵、截”索要签名或合影留念已经是常态。每当遇到这种情形,他比徒弟和工作人员更有耐心,必一一满足粉丝们的要求后,才乐呵呵地离开。


黄俊英说过一段令人动容的话:“我是农村走出来的人,不管离家乡罗定有多远、有多久,家乡的农产品始终让人难忘和回味,那是无可替代的家的味道。凡是家乡出产的农产品,只要经营者有需要,我都乐意作形象代言,以自己有限的力量大力推介,让父老乡亲们也能多收几个银子。”


今年6月,他早就已经排定到鹤山、顺德出席活动。但面对家乡的热情相邀,他二话没说,赶回罗定出席多场活动后,第二天又依约赶往鹤山和顺德。活动快结束的时候,累得散了架的徒弟说:“师父,你累不累呀,我都不想动了。”可他依然神采奕奕,没有丝毫倦意。看着一头黑发、耳聪目明、身手敏捷、笑口常开的艺术巨匠,谁能想到,他已经年届八十。


除了笑声,黄俊英带给故乡的还有一门长期“秘而不宣”的“绝技”——书法。乡亲们初见他那如行云流水般的小楷时,咋舌者有之,赞叹者有之,而质疑者也有之——这是家乡的老友,他们直接发问:“你不会是预先请名家写好,然后自己签名按印吧?”人们哪里知道,黄俊英未出道、未练戏功时,就已经练书法了。因自幼家贫辍学,严父唯有严厉督促儿女们练习写字,而且要求一笔一划都要端端正正,不得苟且。黄俊英悟性好,逐渐从心底里爱上了书法。后来学戏出道后虽然忙于“揾食”,但每有闲暇,必与书法高手切磋,终于积步千里,如今书法功力浑然大气,纵横随意。2011年2月3日,他“斗胆”首次回乡在罗定市博物馆举办个人书法展。


3年后,他才先后在澳门、中山和广州举办书法展览。可见,他对故乡的信任和厚爱。黄俊英“厚爱”的还有家乡的特色美食,他经常推介的是绉纱鱼腐和豆豉鸡。鲜为人知的是,黄俊英有个饮食怪癖:不吃所有鱼类,也不吃牛肉、羊肉、田鸡、乳鸽、鹌鹑、蛇类和一切野味,闻到大蒜气味更是会起鸡皮疙瘩。可为了向观众介绍罗定的特色美食,他破了“味戒”,站在香气腾腾的大铁锅前翻动那令人垂涎欲滴的鱼腐。



望家乡成为文化艺术的沃土



近年来,黄俊英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在全省各地奔波演出。随着年事渐高,身为罗定人,他深感有责任为家乡的文化艺术事业作出新贡献。


今年元旦期间,黄俊英把自己精心准备好的一幅墨宝交给家乡开阳学社的代表,支持家乡的群众文化活动,支持开阳学社创办的“全国群众诗书画印作品展”。


罗定,是广东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区内历史悠久的学宫、书院、文塔,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每次踏上罗定这片文化热土,黄俊英都能深切感受到故乡对文化艺术的执着和眷恋。面对热情有增无减的家乡观众,及热衷家乡文化建设的老朋友、老领导,黄俊英早就期待家乡能成为粤语相声艺术的沃土。在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罗定市艺术高级中学,以及在家乡素龙镇自己曾经入读的小学,都留下了他充满激情地向学子们传授相声和“讲古”的语言艺术、探讨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足迹。


黄俊英喜欢粤语,喜欢乡音,一辈子醉心于粤语相声艺术。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粤语相声面临青黄不接,培养年轻观众及发掘专业相声演员成为传承粤语相声的当务之急。粤语相声是走向振兴还是式微?是与时俱进,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还是任其自生自灭?夜深人静时,黄俊英时常思考这个问题。为此,他作了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如建立黄俊英艺术中心,希望能够将这种艺术推进校园,从娃娃抓起。


有一次,在云浮演出结束后,曾有采访者要求黄俊英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性格耿直、对粤语情有独钟的大师直言对方不懂粤语的博大精深。广府文化的载体正是粤语,广府地区的很多故事,用粤语演绎才能淋漓尽致。


去年9月,初秋的罗定,阳光明媚,这是黄俊英最开心的日子。当天“黄俊英文化艺术(广东·罗定)项目”在罗定举行了签约仪式。根据协议,该项目将在罗定筹备建设:黄俊英艺术馆、黄俊英艺术实验小学、黄俊英艺术幼儿园,逐步把项目建设成全省的文艺演出聚集区、文化旅游地、艺术明星培育地、艺术专业技能培训地。使罗定成为全省的文化艺术旅游和文化艺术教育基地,使文化艺术教育成为罗定的又一张名片。


来源:综合云浮日报

编辑整理:罗定广电新媒体运营中心

编辑:KK仔

投稿/报料:1574123649@qq.com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