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新闻 >年代歧视:我喜欢的东西,你凭啥看不起?

年代歧视:我喜欢的东西,你凭啥看不起?

2021-10-27 18:31:49



你理解孩子的爱好吗?


我们这里的爱好不是指“吃手”、“咬笔”、“转笔”、“抄歌词”这些,而是真实的喜好,相信很多家长是不理解的。


比如父亲不理解自己的孩子酷爱看网络小说,享受网络阅读,认为那根本不能叫阅读。



网络文学在2016年在中国市场就已经达到90亿的规模,其中占有相当的一部分比例的用户就是初中生和高中生,网络文学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同质化或者低俗的内容,而且很多在文学造诣上十分次,各种没逻辑无厘头,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就是在浪费时间,甚至觉得孩子着魔了。


但父母的担心,远远不止于此



一、是什么让父母怕了


对于现在00后10后的孩子,消遣娱乐的方式已经不是我们当年看看电视,打打篮球就满足的时代了,连打游戏都变成了最没创意的方式,小众文学和网络文学、漫画和二次元、追星(一般他们都叫“爱豆”)、宅文化等等亚文化已经在新时代的年轻人中孕育和发展,并且已经呈现出一种规模。


因此,这些文化壁垒,就成了代沟的主体,于是就出现了这些案例:


专业的调研机构甚至用大数据统计过这些现象。奥美《00后人群研究》之追星数据结果如下:


00后人群报告显示:宅、狂热追星、萌化、成熟消费这些都是他们的标签,家与学校两点一线,短句交流,而且基本社交场景都通过网络,他们所成长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其实非常单调,缺少了太多新鲜感和认识世界的机会,于是“宅”和“追星”孕育而生了,他们在寻找一种方向和寄托。


因为本质上,这些00后人小但是肩负的压力巨大,他们经常以“我”为本,自我意识觉醒的很早,萌化的文化但丝毫不会虚无,反而比我们更加注重实用,他们对健康和社会道德更加在意,接受网购开心网购,并且很小开始就有很强的品牌认知度,这一点也跟00后较早觉醒的自我意识,以及意见领袖和偶像的引导有很深的关系,他们喜欢自己是个有“品位”的人。


是不是看了之后,觉得更加紧张不安,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00后的孩子,跟我们差异不是一点,是巨大的。


但我们需要因为孩子有差异,就觉得他有病吗?


错,大部分孩子只要不是盲目沉迷,就根本没病,有病的都是那些严重干涉且自以为是的父母。



二、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病的不轻”


60后那些听邓丽君、罗大佑、费翔、张雨生和齐秦的,你们那些听评书和民歌的爹妈应该也觉得你们病得不轻吧?


你们的爹妈当时就喜欢罗大佑那美妙的唱功吗?就喜欢齐秦的喇叭裤和大皮裤?喜欢张雨生的高亢和创作?


你们痴迷周润发、翁美玲、张瑜、成龙、张曼玉,对那些银幕大哥和一线港台美女意淫的时候,父母有没有跟你推荐过《铁道游击队》和《小兵张嘎》?


你们整日整夜地看《艳阳天》、《金光大道》、梁羽生、金庸的时候,担不担心被抓住不好好学习干活暴打一顿?


你看吧,你们干的这些,也不算啥正事儿


80后也别美,四大天王、小虎队、beyond、周杰伦、蔡依林、王菲想必你们不陌生吧,《单身情歌》、《海阔天空》、《爱》、《吻别》、《水手》这些基本都朗朗上口吧,那些痴迷小虎队的,对罗大佑这位大叔有多热爱?


想必你们的爹妈也并不怎么认同你们追的这些歌星吧?听《双截棍》的时候,老爸有没有买一个真的双截棍打断你的腿?那个一直舌头伸不直的周董是不是一直被你爹妈吐槽?


看小说的问题上,除了金庸等武侠还能算是几代人的共同话题,韩寒和郭敬明你们的父母怎么看?


而且,80后追星潮就已经开始了,而且追星的方式特别原始!简直就是侏罗纪时代!我们一起看看这些“惨状”:


什么照片贴纸,买不起海报的自己贴一张出来,现在流行的话说这叫DIY,钱包里没放过女朋友男朋友照片倒是放过女神男神的照片,不知道爱豆啥意思,但知道偶像啥意思。


一盘盘磁带听得都失真了,但还是珍藏,你看吧,你们干的这些,也不算啥正事儿。


而现在的00后也跟我们一样一样的。


音乐上喜欢EXO、TFboys、汪苏泷、徐良、本兮,也有一些复古派听周杰伦......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周杰伦真的算是复古派了。


文学上人家喜欢从90后就开始发展的网络文学,看文字压根也没为了学习,就是爱好消遣。


影视上喜欢《来自星星的你》、《花千骨》、《微微一笑很倾城》、《荒野求生》(美国真人秀)、《喜羊羊与灰太狼》,怎么了?不看《葫芦娃》,不看《灌篮高手》,不看《哪吒闹海》和《宠物小精灵》就长不大呗?


偶像就是鹿晗、吴亦凡、TFboys、杨洋,跟那时候80、90后迷上什么F4、花香这些有区别吗?看A站B站跟我们VCD影碟部和电影网有啥差别?


是的,他们跟我们一样,干的都不是啥正事儿。



三、任何一个时代的亚文化都在被谩骂


80年代的邓丽君被视为靡靡之音。



1982年,《怎样鉴别黄色歌曲》出版,邓丽君是主要的批评对象。以下是其中一篇文章的摘录:


,但它是首黄色歌曲;不是一首爱情歌曲,而是一首调情歌曲,是有钱的舞客和卖笑的舞女的关系,是舞场中舞女劝客人喝酒时唱的。


……这是对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生活的歌颂,是以醉生梦死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现在还喜欢《何日君再来》的同志要认真想一下:是‘好花不常开’,还是应该用我们双手去创造永不凋谢的花朵。”


真是感人的价值观。


80后追星族也让父母头疼,1993蔡明郭达小品《追星族》,就是在说这个社会问题。




90年代那些粉周杰伦的孩子,和现在喜欢易烊千玺的孩子的样子,应该没啥差别吧?



原来是零用钱省吃俭用买磁带买海报,现在是买周边听现场,那时候跟父母解释不清楚什么叫R&B,现在也一样解释不清楚TFboys是啥。


人性里都会对自己珍视喜欢的东西无比珍惜重视,又对别人的爱好指手画脚,无故贬低,显得自己很高贵。


这就是每个时代的偶像鄙视链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鄙视链进行着代际传承,每一代人都觉得上一代人的喜好“落后过时“,都觉得自己一代的喜好“经典长存”,都觉得下一代的喜好“浮躁浅薄”。



爷爷辈分们说:“只有戏曲表演艺术家的东西才叫艺术”;叔父辈份们说:“周润发张国荣邓丽君张曼玉才配叫偶像经典”;我们则说:“华语乐坛再也无法涌现出周杰伦陈奕迅孙燕姿蔡依林这样天王天后”。



而后辈们呢?额,不好意思我们不知道他们说什么了,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们在我面前夸奖自己偶像的机会。每当讨论他们喜欢的新一代偶像的时候,我们要么语重心长的告诉他们自己的偶像才是真的艺术,要么咄咄逼人的怒斥他们的“盲目无知”。




“岁月催人婊,日久见人腥。”


不得不承认,,我们也开始对我们的后辈的偶像审美随意指手画脚了,我们喜欢把所有跟自己的价值观冲突的东西,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小爱好,都当成“脑残粉”的证据。


很多父母,也变成了当年他们最讨厌的那种父母。


在还没有沉迷,没有丧失理智,没有完全堕落的状态下,一个孩子正常的爱好没那么可怕,不要总想着让孩子干正事儿干正事儿,请问你的青少年时期干了多少正事儿?


爹妈就是肉身,还指望自己生一个注定改变世界的只干正事儿机器人不成?


另外,面对这两代人的代沟,面对着文化的冲突,面对着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别去传承那些高冷,那些傲慢,那些优越感,请把同理心和沟通力传承下去,和孩子尝试沟通爱好,而不是批判



在很多父母眼里,跟孩子沟通简直是全天下最难的事儿,仅次于陪孩子写作业!


真的那么难嘛?


试着放下父母的身份,这事儿简单的如同吃饭。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