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新闻 >【粤音考证】 “楫”的广州话读音小考

【粤音考证】 “楫”的广州话读音小考

2020-10-10 00:48:39


“楫”的广州话读音,饶秉才主编《广州音字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5月第1版,303页)只标音作[jib3]。客观地说,这个读音是有根据的。《康熙字典》云:“《唐韻》:卽葉切。《集韻》《韻會》、《正韻》:卽涉切。並音接。”不过,《康熙字典》又云:“又:《集韻》:籍入切。《正韻》:秦入切。並音輯。義同。”(同文书局版,辰集中葉三三)这个读音当然也有根据,证据之一就是“楫”常通作“輯”。例如《前汉书·公孫弘、卜式、兒寛傳第二十八·兒寛》:“寛對曰:‘陛下躬發聖徳,統楫羣元。’(臣瓚曰:統猶總覽也。楫當作輯。)”(卷五十八葉十五)“楫”既然可通作“輯”,那二字音同不言而喻。关於“楫”的这个读音,(宣统)《东莞县志》有详细的考证:“楫读如咠(按:《诗》‘蒸徒楫之’与‘及’韵。《说文》楫从木咠声。《广韵》咠,七入切。《古韵标准》云:‘楫古音即入切。’周春诗《叶音辨正》:楫当叶即入翻。《音准》不当叶籍入翻。《音集》盖本之江说也。今莞音读如《说文》咠声,似较确。广州人读如接,依《广韵》。然与莞音不同)。”(卷十二葉十一)显然,“楫”还应标音为[ceb1],而且宜作注音首选。字典只标一音是欠周到的。


事实上,从文字学的角度考虑,《東莞縣志》的考证可能更接近真实。从“咠”得声的字,诸如輯、緝、偮、戢、湒、揖、葺等,韵书分别标音为“秦入切”、“七入切”、“側立切,(音戢)”、“阻立切,或側立切”、“子入切,或卽入切,或賷入切”、“伊入切,或一入切,並音挹”、“七入切,音緝”,声母稍有不同,但韵母大体相同。这都是因为它们的声符是“咠”。《說文》:“咠,聂语也。从口从耳。《詩》曰:‘咠咠幡幡。’(七入切)”(卷二口部)宋·徐铉给“咠”注的音为“七入切”,是否正确呢?根据《说文》所引《诗》句,今本《詩·小雅》作“緝緝翩翩”。换言之,徐铉的注音是准确的。那么,同样是从“咠”得声的“楫”理应读如輯、緝、偮、戢、湒、揖、葺诸字。再看看“楫”的异体“檝”,则是从“戢”得声的。行文至此,基本可以断言,“楫”从上古到中古,当音“秦入切”,到了《唐韵》成书时,才有了另一个读音——“卽葉切”,后世韵书不加细审,遂以讹传讹。


既然“秦入切”本是“楫”正确的读音,何以“楫”又有“卽葉切”不那么准确的注音呢?恐怕正像清·顧炎武《音論》所说:“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於魏世,此事大行,髙貴鄉公不解反語,以為怪異。自兹厥後,音韻蠭出,各有土風,逓相非笑。此反切之所自起。”(卷下葉六)当方言土语的影响使然。语言的发展变化纷繁复杂,於“楫”的广州话读音歧异可见一斑。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粤学堂”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