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机型选购 >《禹贡》九州与早期的水运网络

《禹贡》九州与早期的水运网络

2020-11-21 19:21:35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史书,相传由孔子编订。其中的《禹贡》篇,历代相传为大禹治水后亲自所作,被认为是虞夏时代的作品。因此,历代视《尚书》为诸经之首。今天,当我们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部古籍时,就会发现这是一部最终形成于 战国时代的古籍。

       《禹贡》记裁了战国以前华夏地区的水上交通网络。这种交通网络,是先民们经过长期探索而取得的。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有确切文字记载以前的远古时代,过著群体生活。他们在采集和渔猎生活劳动中,不断探索大自然。在陆上,逐渐走出了形似小径的自然道路,这些自然道路随成随弃,正如《孟子尽心》所比喻的山间小道那样:“山径之 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先民们注意到洪水季节的一种特定现象:树木可以在水中漂流。这一现象启发人类制造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一独木舟。1977年,考古人员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挖出了多支木桨。经测定,这些木桨距今年代为6960年+90年,属于母系氏;族社会遗物。2004年,在余姚市田螺山遗址,又出土了两件保存完好、加工精细的木桨,-件长110厘米并且柄部还有刻花,一件长150多厘米,至今保留著石器加工的痕迹。这是至今为止,发掘出的河姆渡文化同类遗物中最完整的木桨。这些木桨说明,先民们在距今7000年前,已经存在着水上活动或水运交通。《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独木舟的出现,成为人类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

       到了大禹治水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适应不同自然条件的交通工具。据记载,大禹“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樺。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橇是一种由木板制成,形似船,比船短的一种交通工具,适合在泥地浅滩上使用。樺则是一种山行工具,装在鞋下,上山时,前齿短,后齿长:下山时,调换方向,前齿长,后齿短。这样,增加鞋与地面的接触面,以防跌倒。

       《尚书》的编篆者们,在《禹贡》一篇中记述了九州内的土壤、草木矿产、田亩、赋税、农产品、手工业品、交通运输路线等。九州作为同一 ,区域内的诸侯们必须向天子朝贡。由于九州之内有山有水,并不是一派平原,《禹贡》描述了当时以黄州为中心、以水运网络为主的交通运输路线。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