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机型选购 >如何在香港学好中国语文

如何在香港学好中国语文

2021-07-02 03:12:52

记得若干年前,笔者初到香港,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第一件事就是吃饭,哈哈,民以食为天。可是,可是,居然看不懂中文菜单——什么是“奄列”啊?什么是“牛河”啊?(绝对和繁简字体没关系)。



接下来,要生活,要柴米油盐了,不得不关心一下身处的这个社会,所以要看报纸了解一下。可是,可是,居然看不懂每天有人在地铁站免费派发的中文报纸——什么是“baby大晒”啊?什么是“爆大锅”啊?曾经有过这种感受的港漂小伙伴举个手。为什么看不懂?全是粤语口语写作啊,还夹杂着英语的生硬直译或者粤语音译词,以及中英混杂。于是恍惚间怀疑起自己的中文来……。



直到听懂了粤语之后,才真正看懂了本地报纸、标语、招牌等等,这就是“我手写我口”吗?淡定、淡定!忽然有一天我就明白了,在这个复杂的“两文三语”的语言环境中必须要冷静,才能保持自己对中文的自信和自己的中文水准。面对“港式中文”,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今天要来谈谈如何在香港学好中国语文。


小朋友一上小学必定会有两门语文必修课:中国语文和英国语文。通常本地小学的授课语言为——中国语文是普通话或者粤语授课,英国语文是英语授课,数学、常识、电脑、艺术、体育等等其他所有课程均是粤语授课,此外还有专门一科普通话。多数本地学校的师生日常沟通语言为粤语。这就是“两文三语”的学习环境。看起来很美?现实却是残酷的。参观各间学校时,最惨不忍睹的就是学生的作文。



学好中国语文本来不是一件怎样显眼的大事,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语言环境中我却感到了它的急迫性。曾经和教过我的语言学教授谈过这个问题,他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他们那一代在学校学习的中文多数都是古文,读到胡适、鲁迅已经算是很现代的了。所以有一个应用脱节的问题。再加上过去所有的正式书面文件都以英文版为准,整个社会都崇尚英文。后来经过一场所谓“中文运动”,1974年,政府才立法确立了中文的法律地位。所以能把中文学好的都是那些真正热爱中文的人。但是时过境迁,现在再翻看教材早已经改变了。小学低年级的课本里没有古文,而是清一色的现代文,但是“应用脱节”的问题始终没有改变。当看到社会上各种中文报道、广告、传单、文件之类,发现意思不清晰的时候,还是要对照英文版来看。一些大公司、银行等的合同协议虽然提供中文版,却也同时写明发生解释上的争议仅以英文版为准。所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怎样学好中国语文就成了一个既现实又脱离现实的问题。


曾经有学者专门对“港式中文”这种历史形成的语言现象做出研究。上世纪60年代以前,虽然香港行文多文言用词,但所谓“港式中文”还不存在。,粤语电视电影和粤语通俗歌曲的流行,以及70年代后通俗杂志的兴起,使香港的书面中文沿着一条与内地完全不同的路线发展开来,在词汇、短语、句子结构和语法方面与内地的标准中文相去甚远。这种语言现象是历史形成的无法推倒重来,但却造成了一些沟通上的障碍,好在学校里教的还是标准中文。在香港,比较现实的做法是,要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用“港式中文”,什么时候用标准书面语。然而什么是标准呢?没有规定,只有约定俗成。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纯而又纯”的语言在实际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所希望的中文教育也只能是尽力而为。



虽然如此,做为家长和老师,在如何学好中国语文这件事上,可以做的其实还是很多的。因为无论不同区域的语言如何发展,在文学这件事上却是有共同语言的。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学好语文的秘笈——为孩子开启通往文学秘境的门吧》,文中指出,我们需要由文学开始,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感知情感的力量,才能真正使孩子有动力学好语文。在复杂的“两文三语”和“港式中文”盛行的环境中也是一样,要使孩子每天能够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泳一番,才能使孩子真正学好中国语文。


譬如看到荷花盛开,可以陪同孩子轻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香港有水的地方,常常可以见到白鹭。可以教孩子一起背诵“亭亭常独立,川上时延颈。秋水寒白毛,夕阳吊孤影。幽姿闲自媚,逸翮思一骋。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香港很常见的一种植物是竹子,而吟咏竹子的古诗多不胜数,可以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苏东坡要说“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是从古典文学里汲取营养。


现代文学作品,一样有丰富的营养,浅的可以从中学习如何刻画环境,如何刻画人物,如何抒发感情,如何展开论说等等。“秧宝宝试着走下台阶,迈进菜园,可地面上爬满了藤蔓,伸不进脚去。她又试着抓住一架藤,竖它起来,岂料早已叫乱草缠住了,根本拉不动。秧宝宝放弃了努力,直接从藤架上踩过去,在草丛中寻找着,看能不能找出一只葫芦,或者南瓜,抑或是一只红西红柿,哪怕是一把豇豆也行。她的脚踝很快叫竹片划破了,手指头也破了,汗,糊住了眼睛。她没有看见她要找的果实,倒是看见藤蔓下的草丛里,各色虫子在飞快地爬行。她沮丧地退了回来,这才看见,穿廊口的台阶上,拥了一群鸡,看着她。”这是现代作家王安忆的作品《上种红菱下种藕》中的一段,从中可以学习怎么进行细节的描写。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做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但要鼓励和引导孩子用尽可能多的话来讲述这件事,启发孩子注意细节,并在细节中发现有趣或者有意义的地方。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很多,但停下来想一想和写一写的时间很少。那么再深入点,就可以启发孩子思考作品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丰富孩子的人生体验。一个人懂得细味人生,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來,语文教育的目标也就大致达成了。


所以,港漂小伙伴,行动起来吧,管他什么“港式中文”,管他什么“两文三语”,从文学作品开始,保持自己的中文水准,以及使自己孩子延续你对中文的自信吧!


作者:hktutu。本文由作者投稿于港漂圈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感悟+数字,阅读更多精彩~

【感悟01】预防踩踏悲剧,香港都做了什么?

【感悟02】为什么在香港出行更有尊严

【感悟03】香港地产商是如何合法坑爹的

【感悟04】香港印象 | 令人惊叹的香港二手书店

【感悟05】香港,你爱她的肉体还是灵魂?

【感悟06】【港漂感悟】月薪一万在香港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感悟07】你喜欢香港什么?

【感悟08】你应不应该留在北上广

公众微信号:gangpiaoquan
欢迎加圈圈私人微信哦~~

微信号:(gpq12345)

然后你就可以愉快地对(tiao)话(xi)圈君和超帅啦~

微信号: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