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机型选购 >上海创校 教「港式粤语」 港青变天王

上海创校 教「港式粤语」 港青变天王

2021-03-20 21:06:55


香港年輕人向上流動機會停滯, 反觀內地近年經濟發展急迅,有人看準內地的發展潛力。百仁基金主席李文俊接受《成報》訪問時表示,香港年輕人應該放眼內地,發掘北上發展的巨大潛力。香港有年輕人願意北上放手一搏,有商界亦願意擔當橋樑,冀港青目光再放遠一點, 長遠而言,便是商機處處。


香港年輕人北望神州開拓事業是新路向。80後香港青年劉奮洋(Justin)在英國升讀大學,他思考個人前途時,已鎖定到中國發展。他接受《成報》專訪時表示,因正正是內地落後、不完善,才可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他畢業後,坐言起行,孤身帶着5,000港元到上海,靠着一份僅4,,再加多份兼職,終儲了些微積蓄,就嘗試創業,選擇創辦「港式粵語」培訓學校,教港資企業內地員工、港劇迷學習粵語,課文亦是用繁體字和廣東話,因這是「香港特色」。歷經一年,學生由零變成現已在滬開辦多間分校。港聞部記者黎仕南報道


劉奮洋是粵語培訓機構「港你知」的創辦人,他趁空檔返港時接受本報專訪。他年僅28歲,言談間流露出一份自信、成熟,這大概與性格有關。


劉奮洋年少時一帆風順,既是籃球壇新星,中學入讀名校皇仁書院,畢業後更就讀英國有名的杜倫大學(DurhamUniversity),在家還有父母親的照顧。不過,他為了夢想,畢業後沒有與家人同住,反而拿着5,000元隻身到上海闖闖。他說:「香港發展得太完善,如果在香港發展未必有太大優勢。上海似香港,但發展空間始終比較大,上去闖闖可能有一片新天地」。


僅帶5000元 打幾份工住劏房


從外人看來,劉奮洋懷着創業前隻身漂泊到上海這個新天地,浪漫得很;事實上,是一粒粒的苦果。他來到上海才知道這個新天地實在太新,一時間難以適應。住的,是類似香港「劏房」的套房,還要寄百多份履歷才找到一份基金分析員的工作。他不諱言當時的人工不高,,「根本不能生活,當時真的想過放棄!」


幸而,天無絕人之路,他在逆境中發揮自己的優勢,教籃球、教英文,最後連粵語也開始教起來,維持生計。


這種艱苦的日子過了兩年,其間家人多次問到他的生活情況,又想過返港。不過,他選擇啃下苦果,不知哭了多少次,還是不敢與父母說起苦況,怕惹他們擔心。苦撐兩年,劉奮洋終於獲一間港資公司聘請,人工還翻了幾倍。可惜,好景不常,該公司半年後被收購,他亦只好離開。


曾經哭過懷疑過 亦想過放棄


在上海打拚了兩年半,生活不算順利,劉奮洋哭過、懷疑過,亦想過放棄,連家人都希望他回港,他說:「家人覺得在家千樣好,自己又有點積蓄,正正是回港發展良機」。不過,劉奮洋靜心細想,認為失業才是「創業良機」,他不甘一事無成回港。


劉奮洋讀會計及金融系,在上海打滾的最初數年,並沒有因為這個學歷獲得明顯優勢,有時停下來靜思,終於看準了港人的真正優勢。他看準上海有很多港資企業的現實,於是將多年的儲蓄去開辦粵語培訓機構「港你知」。「很多人開舖喜歡豪華裝潢,斥巨資邀人造勢,不過我覺得應該按部就班,由一間小店,我親自教就可以了。」他說。


教導港企內地員工及港劇迷


「港你知」目前有數間分店,學生數百,其中有港劇迷、港資企業員工等,證明香港文化在內地還是有市場的。劉奮洋說:「全世界其實有1.2億人在講廣東話,在上海亦有很多港資公司,港資企業的員工及高層管理,如果想繼續在港資公司往上爬,在工作中必須用大量粵語」。現略帶小成就的他謙虛地說:「還有很多事情摸着石頭過河,打算仍會留在內地發展一段時間。」


(原文出自2015年3月8日成報)


(圖片轉自網絡)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香港粤语音乐分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