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得当年在电台读新闻
尤其读到三元里这个词的时候
师傅好严肃地说:
唔系三元里(第五声)
而是三元里(第二声)
这个时候
我才知道粤语变调这回事
![]()
了解粤语的人都知道
粤语某些字的书面和口语的读音并不一样
粤语口语往往会把低声调的字读成高声调
(如何区别高低声调,可点击干货 | 三分钟教你粤语九声六调!)
我们称之为变调
好像「黄沙」的「黄」「围棋」的「棋」
都常由阳平声(第四声)读成阴上声(第二声)
如果不这样读的话
反而有点儿不够道地了
![]()
![]()
为什么要变调呢?
有人解释
变调多出现于阳平声的字,
大概因为阳平声声调太低。
一句之中,
如果发过多阳平声也实在辛苦。
例如这段说话
你尝试一下不变调
![]()
怎样
感觉如何呢
会不会觉得很累
另外
我们日常称呼别人都会不自觉变调
例如「老陈」(第四声)
会讲成「老诊」(第二声)
![]()
「老梁」(第四声)
会讲声「老両」(第二声)
还有哪些字需要变调呢
不妨点开视频看看吧
![]()
终于放假了
不用加班吧
听说如果国庆加班会有接近一个月的加班费
会存在吗
在此
卜卜斋祝你
国庆中秋开开心心
记得赏月(第二声)啊
放假!!!冇作业~!
![]()
【卜卜斋】广东人把过去一种学校——私塾,叫做“卜卜斋”。为什么叫“卜卜斋”呢?“卜卜”,广东话像敲打声的词;“斋”,读书的地方。当时的私塾教法,常常打。原因大半不是学生顽皮,而是书背不熟;背不熟,老师就操起一块长形木板或竹片打学生。打得最多的是手心,有的老师喜欢打头,最严重的是打屁股。读书的地方不时响起木板或竹片敲打皮肉的“卜卜”声,所以,广东人就幽默地把私塾称之为“卜卜斋”。
(由于苹果关闭了微信的打赏功能,部分读者如果希望赞赏本文,可以使用下面的二维码,多谢客官的支持和认可!)
![]()
关注我了解更多粤语文化小知识
![]()